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山稗子

出处: 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Shān Bài Zǐ
别名: 红果莎乌禾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红稗野红米草水高梁野鸡稗红米野高梁(《云南中草药》),土稗子山高梁(《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莎草科植物山稗子果实、根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秃净草本。根茎横走。茎三棱形。叶线形,长30~50厘米,先端长尖,叶鞘秃净。片呈叶状,线形,褐色;穗状花序多数,密集形成顶生圆锥花序式;鳞片淡褐色,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3;囊卵形,有短喙,红色。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在宿存的囊内。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山坡林边或疏林中。分布西南等地。
性味:

①《滇南本草》:"米:味甘;壳:涩;根叶:苦涩,性微寒。"

②《云南中草药》:"果:甘微辛,微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①《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

②《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妇人气血亏损,肾肝血虚行经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疼,肚腹冷疼,气胀,心慌怔忡,血行淡黄色,或三天巳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经败血之名;或月水过多,将成崩症,或已成血崩山稗子五钱,煎汤点水服。(《滇南本草》)

②治崩漏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山稗子根二两。红糖胡椒为引,水煎服。

③治水痘百日咳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全草五至八钱。水煎服。

④治麻疹山稗子果五钱。水煎服。

⑤治脱肛山稗子果二两。炖猪大肠服。(②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中华本草》:山稗子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Shān Bài Zǐ
英文名: Bacca Sedg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accans Nee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浆果苔草,多处生秃净草本,高60-150cm。根茎横走,粗壮,丛生,茎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红色、纤维状分裂的叶鞘。叶秆生;叶片线形,革抽,长于秆,长30-50cm ,pa 8-12mm,先端长尖,叶鞘秃净。圆锥花序复出,长5-30cm;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6cm;片叶状,褐色,长于花序,具鞘;小穗极多数,雄雌顺序,圆柱形,长1.5-6cm;雌花鳞片长圆卵形,长约3mm,褐红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先端钝,具尖,脉1-3。果囊倒卵形,稍长于鳞片,肿胀,浆果状,血红色,脉多数,先端争缩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棕红色,包于宿存的囊内。花、果期3-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宜选择肥沃的壤土栽培为佳。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2-3月。条播或撒播播后盖一层细土。分株繁殖:早春随挖随种,将根茎挖起,分成数兜,每兜有2-3个芽,开行栽种。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及时中耕除草,生长前期追肥2-3次。旱季注意灌水。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透疹止咳;补中利水。主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专治妇人散经败血之症。2.《云南中草药》:果:透表止咳,补中利水;根:止血调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