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痢疾疟疾


痢疾古称滞下。白者名白沫。赤者名赤痢。赤白兼者曰脓血。赤属热。白属寒。赤属血。

白古人土受因盛而成邪未息。

每切靡不也。

热弦曰阴疠而医热肢辛凉解表治之。余治疟症。亦分六经形症而后用药。未尝胶执柴胡以治之也。总之宜表宜散宜清宜温之法。必视阴阳表里以裁之也。此其大略也。若夫增减之道。则在临诊之权衡矣。

  倪氏痢疾第一方


痢疾。不论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身热腹痛滞下

川连黄芩白芍山楂(各一钱二分)枳壳(炒)浓朴槟榔青皮(炒各八分)当归皮尖一钱)水煎服。如体实者加制大黄(二三钱)如有胎孕者忌服。本方去桃仁红花槟榔木香四味可服矣

  痢疾第二方


治痢已减。少腹痛亦瘥者。

川连黄芩白芍(各六分)青皮(炒四分)浓朴(四分)桃仁泥(六分)(四分)红花三水煎。加南木香(二分)用陈磨冲。

  痢疾第三方


治脾肾两虚。痢减粪多者。

洋参(二钱)黄芩(六分)白芍(六分)橘红(二分)浓朴(二分)红花(水煎。加木香末(二分)冲服

  倪氏疟疾第一方


治疟症初起。不拘寒多热多。

橘红茯苓威灵仙茅术浓朴柴胡(各一钱)黄芩(八分)青皮槟榔(各六分)

  疟疾第二方


首乌(三钱)陈皮茯苓柴胡黄芩(各八分)当归威灵仙(各一钱)白术(土炒一一杯煎。用陈少许冲入。如有疟母。更加莪术一钱可也

  疟疾第三方


疟久必须调理气血。

人参(一钱)炙黄当归(各一钱五分)土炒白术(一钱)陈皮柴胡(各八分)生首乌姜三片。枣二枚煎。

  倪氏久疟全消丸


威灵仙莪术三棱麦芽(炒各一两)生首乌(二两)金毛狗脊炙脆三两)共为细末。又山药(研粉一两)饴糖(一两)水一小碗。捣烂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

姜汤

  枳实导滞丸


湿热积滞。

大黄(一两)黄芩川连神曲(各五钱)土炒白术泽泻(各二钱)茯苓枳实(炒各三共末蒸饼糊丸。每丸二钱。每服一丸。开水冲服。○加广木香槟榔(各二钱)为丸。名木香

  承气汤


(见伤寒症)

  补中益气汤


治痢后气虚。下陷肛脱。

炙黄(三钱)白术(二钱)陈皮(一钱)升麻(四分)东洋参(一钱五分)柴胡一水煎服。○本方去归术二味加木香(五分)苍术(一钱)名调中益气汤。治同。

  真人养脏汤


久痢脱肛

诃子(面裹煨一钱半)罂粟壳炙一钱)肉果霜(八分)当归(三钱)肉桂末(四分)木芍(炒一钱)水煎温服

  槟芍散


(改作汤)治下血痢。或脓血痢后重气滞

生军(三钱)芍药(二钱)枳实(一钱五分)槟榔(二钱)浓朴(一钱)银花(五钱)人中

  当归导滞汤


治病痢疾

当归白芍(各三钱)生莱菔子(一钱)炒车前枳壳槟榔炙甘草(各五分)加桃仁(十粒去皮尖)水煎。白蜜三匙冲入。

  地榆散


(改汤)治下痢脓血。已成坏症。色如烂瓜者。

地榆(二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黄芩栀子炭(各一钱五分)黄连犀角一钱)

  中和汤


(自制)治痢下。不论红白。里急后重不拘男女小人。皆宜服之。加减而治。

神曲生菔子淡黄芩炒)姜半夏茯苓山楂茅山术川连炒各一钱五分)水煎。如时痢身热者加藿香薄荷桔梗(各一钱)姜三片。○如白沫则加广木香(八分)○如赤痢桃仁十粒。○赤白兼者加桃仁十粒。红曲(八分)木香(五分)○如醉饱受邪者。

葛根(一钱)紫金锭二分冲入。○如挟怒挟食者。加柴胡浓朴(各一钱)凡痢下皆因湿热内蕴

胶于肠胃。初起必日夜无度。腹痛后重。口渴喜饮凉水。近世医家。必认为热痢。而辄投寒凉之剂。令病者可食水果等物。致阻遏湿热之邪。不得外泄。而成噤口危候。噤口者。肢逆呕恶。食入于咽实时吐出。水浆不得下咽。法在难治。惟开噤散治之。可十救其五。时医冒为高古。擅用温热者。十有其二。妄用凉泻而称稳当者。十有七八。殊不知各得其偏。而未协中和各动生冷此皆火。余云诸痛患痢热上碎者不煎

  黄连解毒汤


(即火齐汤方见火症)和胃二陈煎茯苓(三钱)姜半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炙甘草(五分)炮姜(五分)杏仁(去皮尖水煎。

  治痢散


治痢下。不论红白。腹痛后重

葛根苦参炒)陈皮(各一斤)赤芍炒)麦芽山楂炭(各十两)共末。每服四钱。水煎服。连渣汁而服。小人减半。

  朴黄汤


(自制)治痢疾初起。腹痛后重。不拘赤白者。

浓朴(一钱五分)生大黄(四钱)陈皮(一钱)广木香(五分)制香附(一钱五分)川连(水煎。

  开噤散


噤口痢。水浆不入者。

人参(五分)姜汁炒川连(五分)石菖蒲(一钱)丹参(三钱)石莲子茯苓陈皮冬瓜

  加味七神丸


止肾痢如神。

肉果霜淡吴茱萸广木香(各一两)破故纸炒二两)土炒白术(四两)茯苓(三两)

  大柴胡汤


(方见伤寒)治疟疾热多寒少。舌苔黄浓。便秘

  凉膈散


(方见伤寒)治疟来欲吐。热多便结溺赤

  加减小柴胡汤


通治疟症。宜加减用之。

柴胡(二钱)姜半夏(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黄芩(一钱五分)加姜三片。

枣一枚。水煎。○热多。加黄柏。○寒多。加桂枝干姜。○渴者加石膏知母○无○汗多。加桂枝白芍。○呕者。加竹茹姜汁炒。○积食。加神曲麦芽。○气滞久疟。加鳖甲穿山甲。(炒用)○余症。待临诊酌加可也。

  止疟丹


疟疾二三发之后。方可服矣。

常山(烧炒)草果仁(煨)半夏曲(姜汁炒)制香附青皮(炒各四两)又神曲十二两共为末。米饮炼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如疟轻用一丸。疟重用两丸。

红枣

  鳖甲煎丸


治疟邪与痰血固结而成疟母。僻处胁下。若不急治。必成大害也。

鳖甲(炙十二分)乌扇(三分烧即射干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丹皮分炙)赤硝(以上二十三味共末。取热灶肚下灰土一斗。清一斛。取五升浸灰。

渗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状。绞取其汁。以药粉炼丸。如梧子大。

鼠妇赤硝二味。

金匮云。阳气独发。阴气孤绝。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脉平身无寒。

但治

  蜀漆散


治牡疟寒多者。系邪客心下。其病重也。

蜀漆(即甜茶烧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各等分)共杵末为散。未发以前。米饮调服五分。


上一篇:厥症 下一篇:附外台秘要三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