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精性肝炎占1.51%。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临床表现除了有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通草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泽泻生地黄柴胡当归车前草虎杖茵陈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微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益肝灵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肝脾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胁痛胃脘胀满,嗳气频发,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可选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薄荷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炙甘草、炮干姜佛手枳壳郁金青皮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木香顺气丸,每次2~3袋,每日2~3次,口服;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四逆散,每次一袋,每日两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解郁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缓或涩。治宜行气活血,可选用丹参饮加减。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后下)、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郁金枳壳木香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脑血康滴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香砂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肝阴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胁肋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汗出,面色暗淡或两潮红,舌质红或舌淡苔少,脉细弦或细涩。治宜养阴柔肝,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竹叶旱莲草草决明夏枯草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乙肝养阴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麦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云芝多糖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

  正虚邪实型:主要表现为既有正虚的临床表现如心悸气短,肢软乏力,纳差食少等,又有邪实的临床表现如胁肋疼痛,肝功能持续异常等。治宜扶正解毒,可选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猪茯苓白术炙甘草牛膝黄芪灵芝泽泻各10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乙肝扶正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云芝肝泰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胎盘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参芪云芝颗粒,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乙肝养阴活血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云芝多糖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胡献国)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