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
了解中医补阳药 了解这味春药
22-04-25
浏览 333
在了解这味春药之前,咱们得先了解什么是补阳药。 相信大多人会对补阳药有一个误解,就像许多年轻人,在看中医的时候最怕听到医生对你说——你肾虚了。 从理论上而言,补阳药是能纠正阳气虚衰,以补阳为主药疗效,治疗阳虚症的药物。阳虚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当然一些朋友会有疑问,五脏包含肝心脾肺肾,为啥没有肺阳虚与肝阳虚呢?当然有,但由于手“形寒饮冷则伤肺”“肝气肝阳常有余”等思想的束缚,以及临床上这些症状的少见,中医古籍中对这两个脏器的阳虚证鲜有记载,但在现代研究中已经有不少中医人研究这些理论,于此不再赘述。 咱们今儿主要来说肾阳虚。 民间有个顺口溜:“七坐八爬九生牙”,一般的儿童,大约于十个月的时候便能站立,一岁时可以行走,一岁半前囟门就能闭合。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慢于这个顺口溜中所说的话,那就有可能是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生长发育缓慢,用中医来讲,这就是肾阳虚。 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有肾阳虚的病理状况出现,肾阳虚都有什么表现呢? 这个就太多了,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是不是有一种不想继续阅读下去的冲动?说实话,在我自己读这些功效的时候,也有强烈的把它们删除的冲动,但我抑制住了。 因为下面的内容开始有趣了。 补阳药,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上述大段文字的药物,但在众多的补阳药中,有一味药很特别,它的名字就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它就是我们今儿的主角——淫羊藿(主角终于出现,呱唧呱唧!) 关于淫羊藿,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 一日采药途中,他忽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我的天呐!这不就是植物中的伟哥么!) 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这很可能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 于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羊倌实地请教,又经过反复验证,果然证实这野草的强阳作用不同凡响。 后将此药载入药典,并由此得名“淫羊藿”。 淫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茎叶,主产于陕西、辽宁、山西、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中医学认为淫羊藿性味辛甘、温,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 附: 《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别录》:“坚筋骨。” 《本草备要》:“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 当然,对于这个名称,过去的文人认为不是很文雅,所以又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仙灵脾。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把仙灵脾误认为是威灵仙,威灵仙是祛风湿药,大家一定要加以区分。 现在研究发现,淫羊藿能够使男性的精子数目增多,而且精子的活力增强,所以对于男性因为是精子的数目过少或者活力不够,而引起的不育症,它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对于阳痿也有一定的改善。 淫羊藿还有一个别名叫弃杖草,好像筋骨萎软的时候,离不开一个手杖来帮助行路、爬山或其他运动。那么用了这个药以后,就不需要拐杖来帮忙了,意思就是使筋骨强筋,步履有力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有口干、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属中医学阴虚相火易动者,则不宜服用淫羊藿。 《食医心镜》中有个这样的方子,也算是食疗,给大家推荐一下——淫羊藿酒:即以本品一斤,烧酒十斤,浸十日,每服一两,一日2、3次(酒量小者酌减),治风寒湿痹、疼痛或麻木;也治阳痿。 后记:这里面所说的烧酒,很有可能是黄酒,度数较低。烧酒、烧春,始用于唐代,但是唐代所说的烧酒,烧春是否指蒸馏酒还有争论。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而《食医心镜》是唐代成都名医咎殷的作品,代表着传统食疗学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古老的食疗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药膳雏形,咎殷当之无愧成为药膳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