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今天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听一个故事
学一个中成药
那是春节的时候了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因为我是中医大夫
难免会有亲戚咨询一番
……
晓东啊,你是学中医的,
给我看看病呗。
“姨,你哪里不舒服?详细说说”
“就是晚上总起夜,一晚上要去好几趟厕所,可烦了。还经常腰酸,腿脚也怕冷,我看电视养生节目了,说这是肾阳虚”。
我一听,这都自己能诊断了,该不会也自己买药吃了吧。
“之前吃过什么药吗?”
“吃了啊,补肾嘛,我还泡了药酒呢,我记得里面好像有肉苁蓉、仙茅、肉桂、巴戟天……但是,我怎么喝了这药酒,不但没啥效果,咋还上火呢?嗓子疼,嘴里还起泡,是不是补的太过啦?”
我又感慨了,这些老人家就是喜欢看各类电视养生节目,还乱吃药。
看了看舌苔:舌淡、胖,苔白
把了把脉:脉象沉弱,尺部尤其明显,重按,脉还是偏细的
又看了一下小腿:袜子的勒痕很明显,小腿一按,就会出现一个小坑,这是浮肿了。
诊断了一番,也基本了解了病情,这是有明显的肾阳不足,但单纯的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舌淡、脉细,说明肾阴血也不足。
所以,只是服用仙茅、肉苁蓉这类的补肾阳药,容易耗伤阴血,出现“上火”的内热表现。
这种情况,要“阴中求阳”,补肾气才是最重要的,就是“金匮肾气丸”的适应症。
但是,怎么跟老人解释这其中的机理呢?突然,看到厨房用来泡茶的水壶,有了!
“姨,你这病啊,是有肾阳不足的表现,没错,但不能单纯的用这些补肾阳的药物。”
“你看这煮水的茶壶,上面冒着的水蒸气,就好似中医里说的肾气,既有温热的特点,但里面还是有水液的。”
“茶壶里的水,就相当于肾阴,下面的火,就相当于肾阳,水足,火旺,才会有热气腾腾的水蒸气。如果你只是加大火势,不添水,那茶壶里的水就很快会耗干,它就不会产生温热的水蒸气了,没水了,壶底温度就会更高,就会出现类似你说的‘上火’的内热表现了。”
“喔!然后呢?”
“当然了,如果火势很小很微弱,也不会产生充足的水蒸气,类似于肾气不足,津液不能向上输布,就会出现口渴的症状。”
“但是喝水又缓解不了症状,因为肾的气化功能弱了,吸收不了,就会有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的感觉,这叫消渴。”
“呀!我就是啊,那怎么办?”
“治这种病啊,既要时时添水,就是中医说的填肾精、养肾阴;又要文火慢慢煮,即配伍少量补肾阳的药物;这样,水蒸气才会源源不断,也就是肾气充足,温煦之力强壮。这就是我们中医里说的‘阴中求阳’的道理”。
“肾气充足,气化功能恢复,腿脚怕冷、腰酸、浮肿、消渴,就会缓解。而且,肾气有固摄、封藏的功能,夜尿频多,男人的早泄,女子的月经淋漓不尽、带下量多,都和它有关。”
“噢!我好想有点明白了…… ”
我喝这药酒,相当于火加的太大,而且还没添水!我该吃啥药?
要吃“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
“对,金匮肾气丸!”
说着,
我就把金匮肾气丸的组成写在了纸上:
“这些药都是干啥的,能治我这病吗?”
“这个方子里,重用的是地黄,通常用熟地黄,它就是一味养阴血、填肾精的主药,相当于‘水’,还配合了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精血,是著名的‘三补’,地黄补肾、山茱萸补肝、山药补脾。
茯苓、泽泻,利水消肿,牡丹皮活血,是著名的‘三泻’,活血、利水,共同调节水液的疏泄。
方中加入了少量温肾助阳的附子,温阳通脉的桂枝,也有用肉桂的,相当于‘火’。
“少量的补阳药配合大队的滋阴药,目的就是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这药,药店有卖的吗?”
“有,不过现在市面上有的金匮肾气丸,里面加了牛膝、车前子,其实是济生肾气丸的组成,加强了活血、利水消肿的作用。”
“你别把它随便推荐给那些‘肾虚’的人,手脚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这种肾阴虚的人是不能吃这个药的。”
“嗯嗯,好像懂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