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
重气血辨证治疗冠心病 血瘀证特色辨证
21-11-16
浏览 383
“通补治则”治疗冠心病具有丰富的古文献依据。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陈可冀院士继承冉雪峰、蒲辅周、岳美中、赵锡武、郭士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为通补治则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所谓“通”即“三通”:疼痛发作期, 病情急, 宜治标, 以通为主,多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 ;所谓“补”即“两补”:缓解期宜治本, 以补为主, 多以“两补”补肾、补气血。 活血化瘀是西苑医院几代人付诸实践和奋斗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陈可冀院士“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围绕血府逐瘀汤进而简化方药制成芎芍胶囊进行的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更是为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确凿的科学证据。 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支持下,通过对陈可冀院士临诊的冠心病临床病例进行挖掘分析及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印证了陈可冀院士善用“通补治则”治疗冠心病的临证经验。 陈可冀老师十分注重气血辨证,指出“所谓阴阳,如果以气血二字予以概括,亦或不为过”。 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脉痹阻”的标实征象可有所缓解,而本虚逐渐明显,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虚为主,亦可见阳虚、阴(血)虚,标实则以血瘀为主,痰浊亦不少见。且因正气不足,无力行血,瘀血内生,可再度瘀阻心脉,引发再狭窄或胸痛复发。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益气、化痰,注意气血并治,通补兼施。常以血府逐瘀汤或冠心Ⅱ号方化裁,气阴两虚者,合用生脉散或黄芪生脉散;气虚及阳者,合用保元汤;兼痰浊者,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痰浊化热者合用温胆汤、小陷胸汤加减;水饮內停者,合用苓桂朮甘汤、猪苓汤、泽泻汤加减。 对一组陈老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药使用频率分析发现,活血药频率最高,其次是益气药,再次是化痰药,说明益气活血化痰法是其常用大法。其中前4位依次为赤芍(66.7%)、川芎(61.1%)、红花、丹参(均为52.8%)、延胡索(47.2%),第5位为黄芪(41.7%),说明陈老对介入术后患者重视益气扶正,大补一身元气。其他如气阴两虚用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麦冬、白芍;血虚者,加当归、地黄、白芍、玉竹;阳虚者,加桂枝;气滞者,加柴胡、枳壳、陈皮等,皆随证治之。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尤其多见于心血管疾病。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通过数十年临床实践,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血瘀证辨证方法体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可冀教授血瘀证辨治方法包括: 从辨证理论框架层面,倡导气血辨证并提出十纲辨证;主张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在辨证特点方面,提出“十瘀论”;强调首辨寒热虚实;重视舌诊和问诊;提出“瘀毒致变”理论。 在处方用药方面,强调有是证用是药;主张按活血药作用强度区别应用;注重气血并调、虚实兼顾;强调脏腑间联系;主张分期分型论治和辨病辨证结合。 陈可冀教授血瘀证辨证方法不仅适用于血瘀证临床辨治,其中包含的学术思想如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对其他疾病的临床辨治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思路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