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喉瘖,是以起病急骤,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急性喉炎”相近。该病轻则声音嘶哑,重则言而无声,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生活。笔者临床以中医经典方药加味治疗该病,疗效尚可。

  徐某,女,56岁,2013年6月3日初诊。

  患者语声艰难,需反复勉力发声数次,医生俯身倾听方能辨析其言语。自诉5日前外出感受风寒出现音哑,5日来,未服药,多饮温水改善不显。3日前于回京途中丢失行后心急如焚,病情加重,言语不出,遂自服清咽滴丸、牛黄清火丸等,病情无明显改善,遂来诊。

  患者刻下语声艰难伴咽干、咽痒,微有咽痛,自觉咽部异物感,咳嗽痰多,痰白易咯出,大便稀,一日1~2行。舌淡暗,苔白略腻,脉细滑。

  笔者辨证认为,患者素来脾胃虚弱,为痰湿易生之体质,本次发病感受风寒在先,邪气郁闭痰气胶聚于声门,致使音声嘶哑,又兼旅途突起变故,肝气上冲加重病情,终致语声不出。患者近日咽痛,颇有气郁化火之势。

  该患者治疗上应从解散风寒,豁痰畅气入手方能奏效。方选《伤寒论》“桔梗汤”、“半夏散及汤”加味治之。

  组方:桔梗30克,生甘草30克,清半夏20克,桂枝12克,柴胡9克,薄荷15克,蝉蜕15克,陈皮15克。

  患者服方2剂,声音出、言语利、咽痛瘥,欣喜非常。原方再进2剂,诸症愈,病豁然。

  按:考《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及“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前者解毒化痰咽喉,后者在此基础上又兼解散风寒,条畅血脉之效,颇与本方病机相合,故以为主方。

  方中加用柴胡,一则患者因琐事肝气郁结致病情加重,应条气机;二则柴胡足厥阴肝脉而具升浮之性,咽喉肝脉循行之地且其位高高在上,恰合柴胡效用。用薄荷,因该药辛凉宣透,尤擅清利咽喉,且具条达肝气之效,正与柴胡合力疗疾。蝉蜕长于利咽开音,且于咽喉作痒有良效,故以为使。陈皮之用,一则与半夏相合,奏二陈汤化痰之效,二则调和脾胃,建固中焦,减少药物对脾胃的刺激作用。

  《伤寒论》“桔梗汤”治疗咽喉病有良效。笔者体会其临床使用的着眼点相对于“甘草汤”单纯的清解热毒,更多侧重在“痰”上,这里的“痰”不惟能咯能见的“有形之痰”,亦含阻塞不爽的“无形之痰”。

  《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治疗咽喉病的病机关键在“寒”和“痰”,若患者咽喉部有寒且局部疼痛和红肿不显时,则往往是应用桂枝半夏味药的重要指征。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寒”一方面是感受的外界风寒,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患者服用一系列清热解毒药之后的寒邪

  在药物用量上,笔者的经验是一旦辨证准确,桔梗与生甘草可重用至30克,而清半夏也可重用至20克,桂枝可用至10~15克,此用量往往有覆杯取效之功,较之蜻蜓点水似的药物用量取效良佳。

  咽喉病的治疗要注意服药方法。笔者嘱患者用药时须遵循《伤寒论》中“少少咽之”的服药方法,即少量多次,不拘时缓慢服用药物,促进药物咽喉部的吸收,这种服药方法往往比一日分2~3次服用取效更速。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