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地柏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
采收和储藏:7月(大暑前后)拔取全草,抖净根部泥沙,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山坡、林下、溪边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陕西、甘肃。
1.性状鉴别 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角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以体整、色绿,无泥杂者为佳。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及其下的数层细胞均为厚壁细胞,木化,皮层与中柱之间有空隙;维管束周韧型,木质部成长条状。
叶表面观:鳞叶的上表皮细胞狭长形,而气孔附近的下表皮细胞则近等径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7个,但上表皮孔分布较少。
1. 止血作用: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数亦有升高。
2.毒性:很低,对小鼠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
《中药大辞典》:地柏枝
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
①《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③《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
取江南卷柏制成注射液应用。供肌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生药8克,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供静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氯仿提取物20毫克,用时加50%葡萄糖20~40毫升缓慢推注或滴注,每日1次。均10~15天为一疗程。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1~2个疗程;对慢性、继发性患者须用药3个月至半年以上。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共60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17例,进步24例,无效6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术后出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共76例,其中显效60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有的用药2~4天出血即止。副作用少。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取岩柏2两(小儿1两),水煎服,每日1剂。若黄疸深者加茵陈1两,栀子3钱;胃纳差者加平地木、葎草各5钱;肝痛明显者加丹参1两;谷丙转氨酶很高者加半枝莲1两,或六月雪1两,败酱草1两,蒲公英1两(任选一种或二、三种)。治疗122例,治愈102例(83.6%),显效18例(14.8%),无效2例(1.6%)。平均胃纳恢复正常时间为8.07天,退黄时间为12.33天,住院平均29.9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