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

地柏枝

实际拼音: Dì Bǎi Zhī
来源: 卷柏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 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地柏枝

出处: 1.出自《草木便方》2.《本草图经》: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黄,状如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长四、五寸许。四月采,暴于用;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
实际拼音: Dì Bǎi Zhī
英文名: Moellendorfs Spidemoss Herb, Herb of Moellendorfs Spidemoss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

采收和储藏:7月(大暑前后)拔取全草,抖净根部泥沙,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江南卷柏,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cm。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角呈卵状三角形,长5-12cm;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mm,宽约1.7mm,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mm;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山坡、林下、溪边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陕西、甘肃。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角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以体整、色绿,无泥杂者为佳。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及其下的数层细胞均为厚壁细胞,木化,皮层与中柱之间有空隙;维管束周韧型,木质部成长条状。

叶表面观:鳞叶的上表皮细胞狭长形,而气孔附近的下表皮细胞则近等径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7个,但上表皮孔分布较少。

化学成分: 含异茴香豆精(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
药理作用:

1. 止血作用: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数亦有升高。

2.毒性:很低,对小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

性味: 甘;辛;平;无毒
归经: 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主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2.《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3.《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4.《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

5.《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6.《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中药大辞典》:地柏枝

出处: 《草木便方》
实际拼音: Dì Bǎi Zhī
别名: 地柏(《本草图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江西草药》)。
来源: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全草。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角呈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毫米,宽约1.7毫米,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毫米;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涧、林荫、土墙边等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至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可能含酚性物质,并初步认为主要含二种醛类衍生物,一种熔点为197~198℃,另一种熔点为204~207℃。
药理作用: 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敷亦有升高。毒性很低,对小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
性味:

甘辛,平。

①《草木便方》:"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淡微辛,性平,无毒。"

③《江西草药》:"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

①《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③《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④《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⑥《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

①治吐血地柏枝侧柏叶棕树根茜草根苦蒿头、白茅根。水煎服。

②治汤火烫伤:地柏枝,研细,调麻油搽。

③治刀斧伤出血:地柏枝研末敷,(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黄疸岩柏草马兰鸡眼草。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小儿惊风石柏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鼻疮岩柏枝五钱,辛夷花二钱,鹅不食草一钱。煨水服,并取渣绞汁滴鼻。(《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

江南卷柏制成注射液应用。供肌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生药8克,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供静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氯仿提取物20毫克,用时加50%葡萄糖20~40毫升缓慢推注或滴注,每日1次。均10~15天为一疗程。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1~2个疗程;对慢性、继发性患者须用药3个月至半年以上。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共60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17例,进步24例,无效6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术后出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共76例,其中显效60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有的用药2~4天出血即止。副作用少。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岩柏2两(小儿1两),水煎服,每日1剂。若黄疸深者加茵陈1两,栀子3钱;胃纳差者加平地木葎草各5钱;肝痛明显者加丹参1两;谷丙转氨酶很高者加半枝莲1两,或六月雪1两,败酱草1两,蒲公英1两(任选一种或二、三种)。治疗122例,治愈102例(83.6%),显效18例(14.8%),无效2例(1.6%)。平均胃纳恢复正常时间为8.07天,退黄时间为12.33天,住院平均29.95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