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治证
诸方书所载,急惊风易治,慢惊风难治,此古今之通论也。意之度之,出自至人传授,别是一宗机杼,精思其诀录方术,真神仙之妙旨也。有若小儿授病之原,即惊风寒暑痰食,各有由属。若治疗之法,迥出一人头地。如寒属膀胱,惊热属心,风属肝,痰食属脾胃,究汤氏幼幼之说,惊风痰常相继于表里,大要察其部位脉色,烛见其病之底蕴,克时获效矣。
惊
脉在囟门额上印堂三处,红嫩则初惊方热,紫脉则重惊而热。囟门属肾,发际属膀胱,印堂属心。
囟门先红,及印堂青,此心之微邪淫水。囟印皆紫红,此同前上证皆轻,囟门青及印堂红,此肾之正邪克心火,必危。
日解红至眉中,变蒸而热生惊。
风
左太阳属膀胱,左太阴属肾,左风池属肝,右风池属命门。加之又看左太阳红,伤风初热。左太阴红,感寒初热。
痰
食
如食伤,因饱食不节,或为冷硬之物,或油腻之物,致令头疼发热,呕吐宿食,肚疼。如伤在膈上痞塞者,藜芦散吐之,停于肚中,呕吐肚疼,宜用三物汤泻之。
有滞食,缘胃弱克化不迭,心胸满闭肚疼,与化铁丸、消食二陈汤,快膈有中食,因其儿脾胃怯,常有停饮,或食饱兼饮滞而不化,痞塞三焦,如惊风搐搦,或迷闷而不省,似梦如醉,神思昏乱,发热,金星丸主之。
五痓(附痓)
风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啑眼,或啑口,或口歪牵引颊车。
食痫为病伤肉食,手足搐动,角弓反张,或拳挛,或张狂大声,如羊如犬,大叫吐出饮食方定,其饮食尽被痰涎包裹在其中。
惊痫为病,废头目,吊口目,或一目双目,或昏或盲,或邪视,或头歪,或摇头,或战脑。
痰痫为病,此患似张狂,作之不常,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一身惊搐,不废手足,不废头目,其人张狂如梦中,如半醉,灯下不知人,皆从梦寐中作,所以无常也。忽耳不闻,其目不能视,如狂。
饮痫为病,此患吃食不知饱,忽然连三五日不甚思食,手足搐动,多自梦寐中作,食之太饱,亦便发作。
痓附痉
又热瘟病,及中暑发患热者,十无一生。
头疼发热,颈项强硬,不能回顾,摇头口噤,问之全不应人,渐渐角弓反张,痰在咽喉,响者死。仲景栝蒌葛根汤、小续命汤,入麝,《局方》大防风汤主之。且小方脉著书立方者,一百余家,各有所长,惟钱氏比诸家优咏之切,后之学者,熟读玩味,治婴孩之疾,则百发百中矣。今略各证通治方,开列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