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欠佳,夏天更甚。医学专家认为,肝炎患者大多由于疾病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消化功能,而出现诸多消化道症状,甚至会继发胆囊炎、胃炎、十二指肠炎或溃疡等一些消化道的疾病不过,肝炎病人如果饮食调理得当,同样可以安度炎夏。可以配合美味的汤水,来滋养调理。

  在汤水的选择上,推荐“冬瓜薏米煲”,它的配料有冬瓜薏米干贝(瑶柱)、鲜菇、仁等,既有清热去湿的冬瓜薏米,又有补益健脾干贝、鲜菇、仁,营养素搭配比较合理,且易消化。如果有上火的情况,可酌加少量竹笙(剪去头尾,先浸洗,再放入锅中),可以加强清热功效,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肝炎患者尤为有利。鉴于患者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汤中加入2~3片陈皮理气醒胃,更为适合。这款汤水如采用整瓜蒸炖方式,家庭制作会有难度,可以用其配料,冬瓜切块煲制,且煲汤时间不宜太长,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其他诸如“蒲公英瘦肉汤”、“野葛生鱼汤”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饮汤之外,平时一定不要喝。糖精对肝有害,所以含糖精的饮料亦不宜饮用。建议平时多饮开水或淡清、鲜果汁、鲜奶、豆浆等。

  我国有2000多万有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的乙肝患者需要治疗,而实际上接受正规治疗的人数仅为100多万人,连1成都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认知匮乏、盲目求医等导致,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而且延误了治疗。

  我们不禁要问,慢性乙肝患者,你会看病吗?你知道正确的诊疗路径吗?其实,乙肝治疗没有捷径可走,需找对治疗途径,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携带病毒,别盲目抗病毒

  俗话说久病成医,慢性乙肝患者应了解一些乙肝基本知识,便于掌握自己的病情,也便于与医生交流。虽然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在于抗病毒治疗,但并不是说患者只要发现携带了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就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除HBVDNA阳性外,抗病毒治疗中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指标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如果升高则表示肝组织正受到乙肝病毒诱至的损伤,但也是人体清除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力强的表现,ALT越高,清除乙肝病毒免疫能力越强,当ALT达正常值高限两倍或两倍以上(三倍以上更佳)时采取抗病毒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而对于仅发现HBV DNA阳性但肝功能正常且没有做过肝穿刺者,如果医生开具抗病毒处方的话,应当提出质疑,并多咨询几位医生来决定是否该付诸抗病毒治疗。尤其30岁以下年轻人更应谨慎,以免进入服用抗病毒药物→耐药→加另一种抗病毒药联合治疗→无效→再加免疫调节剂的怪圈。这会导致患者难以停药,不敢结婚、生育,造成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脚踏实地,定期检查马虎不得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乙肝病毒基本终身携带,HBVDNA阳性但ALT正常的人群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应每年定期随访检查,以早期发现ALT变化。其中HBVDNA小于103copies/ml患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HBVDNA大于103copies/ml患者则需每3个月检查一次HBVDN、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和B超。而针对已经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的4周、8周和12周检查e抗原、HBVDNA和肝功能后,以后也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e抗原、e抗体、HBVDNA和肝功能,以观测疗效和早期发现病毒变异。

  停用抗病毒药后,无论有无治疗应答反应,半年内至少每两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和HBV血清标志,以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至少随访12个月,以早期发现HBVDNA和ALT反弹。对年龄大于40岁、男性、饮、肝功能不全或已有AFP(肝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增高等HCC(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B超(必要时作CT或MRI),以早期发现HCC。

  远离偏方,诉诸正规医疗渠道

  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需要患者拿出足够的耐心。而眼下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偏方秘方正是打着根除的旗号,诱骗那些急于求成的患者。国家工商管理局、卫生部曾对发布的乙肝医疗广告进行调查和暗访发现,约87%的广告都含有虚假和夸大成分,那些所谓“运用基因学、免疫学、分子学现代科学创造出基因细胞免疫疗法、肝细胞透析疗法,能达到乙肝转阴目的”等宣传、“某药品或者某疗法能彻底治愈乙肝”的说法是不实之词,千万不要进入“转阴误区跟着广告”就医,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延误了病情。

  特别提示,只有接受规范的治疗,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最好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

  固定就医,有益疾病长期管理

  许多乙肝患者都希望遍访名医以期得到最全面最权威的治疗导向,尤其是从外地到大城市就诊的患者,经常会先到各家大医院都看一遍,了解各个专家的想法,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一定有益,反而会使思维紊乱,转而陷入迷茫。这是因为每个专家通常在门诊时间内要看20~30位以上的患者,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有限,所以对病情的了解也有限。相对的,如果专家面对一个熟悉的患者,只需结合病人最近病情和最新化验单,就能为他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所以,找一个固定的医生持续诊治才是正确的做法,但如果在经过一段时间诊治发现这个医生的观点与“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相左或只顾开药从不与患者多交流,那么此时患者就应该另谋高就了。

  链 接

  中医治疗肝炎特色突出

  中医药在治疗肝病方面历史悠久,特色突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规范的抗病毒西药治疗慢性乙肝、丙肝取得较好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中药活血化瘀分阶段法可逆转肝纤维化、阻断肝硬化;以健脾化痰、活血为主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配合运动、饮食等综合疗法,对于脂肪肝等有显著疗效。此外,中医药在改善和缓肝病各类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护肝降酶等方面也有突出疗效。

  血液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乙肝比较常见,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也是重要的源头。只能尽量不接触血液,才能降低传染乙肝几率。

  母婴传播乙肝占相当大的比例。乙肝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阻止乙肝母婴传播,有效率达90%以上。

  性生活不当易惹乙肝。精液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保险方法是打乙肝疫苗或使用安全套。     

  科学实验证明: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除非对方口腔出血,此时接吻有可能传染乙肝。

  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只能存活48小时,而蚊子吸血的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上,所以蚊子叮咬不会传播乙肝。

  乙肝病毒不经胃肠道传播,乙型肝炎不是胃肠道传染病。共餐、共用食具不会传染,一家人不需要分餐。

  小儿肝炎的4大危险信号

  (1)小便呈浓色或淡黄豆油色: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时虽无肝肿大,但转氨酶已经有所升高。

  (2)大便变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3)关节疼痛: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这往往是肝炎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多见于乙型肝炎。

  (4)出现皮疹: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五看”可及早发现肝炎征兆

  看精神  如果小儿原先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家长重视了。

  看食欲  如果小儿饭量下降,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白;或者小便呈深黄色,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当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家长就要详细询问,还要动手摸摸,以确定疼痛部位。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