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伤寒结代心动悸”之名方,是一首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气血双补阴阳并调的方剂。近年来笔者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湿疹之类的顽固性皮肤病,取效甚捷,举例如下。     湿疹     邵某,男,72岁,2015年11月6日初诊。述其全身散在红丘疹、瘙痒反复发作6年余。经内服中西药、外涂派瑞松软膏和除湿止痒软膏等多种药膏,虽能痒止暂愈,移时又发,痛苦殊深。刻诊见全身散在暗红色丘疹,以双手背、小腿内侧、腰部、腹部皮疹较多,皮损肥厚粗糙,抓痕累累,瘙痒夜甚,往往挠之出血其痒方止。伴身困乏力,纳食减少,口燥咽干大便干结,2~3日1次,小便短赤,夜间口干,入睡困难,每晚只睡2~3个小时,舌质红,苔少而薄黄,脉沉细略数。     诊断 慢性湿疹,证属湿热内蕴型。     治则 益气养阴,祛风润燥。本病病久,久则伤津耗液,致气阴两伤,生风化燥,肌肤失养。     处方 方用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24克,党参20克,生姜12克,生地黄30克,桂枝12克,阿胶12克,麦冬20克,火麻仁20克,大枣30克,枸杞子30克,白鲜皮20克,枳壳12克。日1剂。开水冲泡,兑入市售黄3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7剂。     外用 百合苦参生地黄首乌藤地肤子白鲜皮各100克,开水冲泡,熏洗每天1次。皮损肥厚处涂30%硫黄膏(医院自制),日2次。     11月14日复诊 药后瘙痒减轻,大便通畅,日1次,夜间能睡5~6个小时,其余诸症均有好转。守方,去火麻仁,加凌霄花红花各10克,以活血止痒。用法同前。外洗药方益母草100克。7剂。     11月23日复诊 药后手背及小腿部皮损变薄,部分暗红丘疹,颜色变褐,余症较前大有好转。守方加乌梢蛇20克,以搜剔祛风止痒。外洗药同前。     至2016年1月26日,共服药63剂而告愈,一年后随诊未复发。     本例患者反复发作6年,又加之年高体弱,气血双亏,阴血暗耗,血虚血瘀,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故皮损粗糙肥厚,瘙痒剧烈;虽由湿热凝聚,博结肌肤所致,但正气不足,尤其是阴血亏耗是其主要病机。临床多用祛风止痒之品,虽能暂时止痒,然风药性燥,更伤阴血,故缠绵难愈。炙甘草汤方证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与慢性湿疹血虚风燥病机相同,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法则,移花接木,少事加减,而疗效可靠。     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人参桂枝生姜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以上是益气温阳的一面;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养阴血润燥荣肤,为滋阴养血的一面;枸杞子补肾润肺、生津益气,既能助上药滋阴益气,又治湿疹、银屑病等;乌梢蛇搜剔去风,治癣疥瘙痒难忍;凌霄花红花活血祛风止痒;白鲜皮祛风除湿,为止痒圣药,此为祛邪一面。诸药合用,紧扣慢性湿疹之病机,如此,内外兼治,标本同疗,6年顽疾2月可愈。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