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口服、注射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而引起的机体异常反应叫药物反应。其中反应以皮肤粘膜发疹为主者则叫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中医统称“药毒”。中医治疗分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一、风热型:患者皮肤相当于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型的初起阶段。患处皮肤为丘疹,红斑,风团,来势快,多在上半身,分布疏散、或密集,发热作痒,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散风清热。
处方:桑叶、菊花、牛蒡子、黄芩、蒲公英、白鲜皮、连翘、地肤子各.10克,山栀9克,荆芥、防风、甘草各6克,蝉蜕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湿热型:患者皮肤有红斑、肿胀、水疱、糜烂、流滋,多集中在下肢,或阴部,有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处方:革薜、苍术、白术、车前子、泽泻各10克,滑石、土茯苓、苡仁各30克,黄柏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三、血热型:患处皮损为水肿性红斑,颜色鲜艳水疱、或血疱,口腔粘膜糜烂溃疡,伴有发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凉血清热利湿。
处方:水牛角、生地、土茯苓各30克,赤芍、丹皮、紫草、金银花、大黄、车前草、槐花各10克,蒲公英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四、火毒型:患者全身皮损,侵犯粘膜水肿潮红,血疱,寒战高烧,烦渴,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营解毒,养阴泄热。
处方:生地、生石膏各30克,水牛角50克,赤芍、丹皮、黄芩、山栀、金银花、紫草各10克,黄连、竹叶、甘草各6克,玄参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五、气阴两虚型:多见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落性皮炎型后期,表现大片脱屑,粘膜脱落,神疲乏力,纳呆大便溏,口干唇燥,欲饮,舌质红苔剥,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
处方:生地15克,沙参、天冬、麦冬、玉竹、金银花各10克,元参、淮山各12克,黄芩、白术各9克,陈皮3克,麦芽30克,谷芽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