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肿瘤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的治疗模式,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疗效独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心、脑、肾靶器官之损害。有原发和继发之分,一般临床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此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之“眩晕”“头痛”范畴。   裴正学认为高血压肝肾亏虚是本,瘀血阻络是标,本虚而标实是本病之病机特点。用西医的观点看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之调节作用减弱和动脉硬化有关。此病属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汤加味,肾阳虚者用真武汤、苓术甘汤加味。   病案一   王某,男,45岁,2013年12月28日初诊。   患者近三月明显感觉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盗汗乏力,心烦急躁。舌红苔少,脉沉细。化验血脂增高。血压:140/90mmHg。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方药:杞菊地黄汤、四物二黄钩加味。   组成: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生地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6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钩藤15克。水煎服,1日1剂。服用14剂后血压下降至120/80mmHg。头晕减轻,食纳较差,原方加陈皮砂仁各6克,继续调理服用。   按:本方杞菊地黄汤滋阴补肾,加四物汤补血滋阴黄芩黄连热泄火;钩藤平肝潜阳而降压。   裴正学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之关键病机,是形成动脉硬化之基础。在本病之发展过程中,瘀血阻络伴随整个病情之始终,故在治疗时常需加入活血化瘀药。故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之大法。   病案二   高某,女,48岁,2013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近2年不时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健忘心悸气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血压:160/110mmHg。甘油三酯3.8mmol/L,总胆固醇5.8mmol/L。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方药:杞菊地黄汤、冠心二号加味。   组成: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生地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6克,泽泻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红花6克,降香10克,丹参20克,黄连6克,钩藤20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患者服用14剂后血压下降正常。   按:本方为杞菊地黄汤滋补肝肾,赤芍川芎红花降香丹参为冠心二号,功擅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黄连清心火而燥湿夏枯草清泄肝热;钩藤平肝潜阳。   裴正学认为肝肾阴亏,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化火生风,则肝阳上亢。《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型之实质为动脉硬化,已经合并有心、脑、肾等靶器官之并发症肝阳上亢镇肝熄风汤加减。阴虚风动用裴氏建瓴汤加减。   病案三   某,男,55岁,2013年9月10日初诊。   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近1周头昏头晕心烦急躁,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手抖心慌,舌红苔白,脉弦大数。   诊断:高血压病。   方用:镇肝息风汤、冠心二号加减。   组成:生龟板15克,生龙牡各15克,生白芍15克,生赭石15克,怀牛膝60克,元参10克,天冬10克,川楝子20克,生麦芽10克,茵陈15克,甘草6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红花6克,绛香10克,丹参20克,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1日1剂。服用14剂后,头晕疼痛明显减轻,血压下降。   按:本方用镇肝息风汤平肝息风,加冠心二号活血化瘀;炒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裴氏建瓴汤(生龟板、生龙牡、生赭石、生白芍怀牛膝生地山药)加冠心二号是裴老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生龟板、生龙牡、生赭石、生白芍各15克,重在滋阴潜阳怀牛膝60克引血下行。(展文国)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