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较长,辨证符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中医理论,其发病虚中有实,虚实夹杂,故病机可从虚和瘀来认识。针刺治疗从调补肝脾肾、活血化瘀着手,虚实同治,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选方用药,从而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虽不能获得根本上的治愈,但在提高视力、扩大视野,延缓病变进展方面,可以加以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刘静介绍了针灸与辨证论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应用的体会。她认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多因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等引起,临床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效果良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冯俊介绍了剔络化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他在“久病入络”的理论指导下,指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主要病机络脉瘀血、水湿内停,提出了剔络化瘀法的新概念。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左韬介绍了“七步明目疗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回顾性研究,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病种采取“审、别、调、治、防、宣、助”七步,进行了整体,全面的诊疗方案,系统而生动。   葡萄膜炎   目前国内外治疗葡萄膜炎主要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仅疗程长还引发了各种副作用。通过中药内服和针灸可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减少激素的用量、缩短疗程、防止反弹、复发。治疗葡萄膜炎,中西医结合比单一的西医和中医治疗方法更有优势。   黄斑病   黄斑前膜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视觉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又以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为主,西医目前对于本病早期均采取保守观察,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但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整体辨证,基于年老之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常见病机,予温补结合、固本培元、补脾益肾,对脾肾阳虚型IMEM患者采取早期内服温补类的药物,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中央的退行性病变,属中医“视瞻昏渺”范畴,病机脾气虚弱,治疗重在补脾,化痰散滞,采用健脾化痰散滞的中药调畅气机,可予以“三仁汤”加减。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能改善黄斑病变患者的精细动作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儿近视   儿童眼病常见近视、弱视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西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夕、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胡敏分别讨论了眼健康管理在儿童眼病防治中的作用、儿童的配镜原则、弱视治疗的新进展等。大家一致认为,中医药特别是针灸推拿,在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中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关键是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和规范的医疗行为,正确把握使用这些手段的时机,观察干预的疗效,及时总结和有序的推广,通过缓解视疲劳、增加眼部的血液循环,有效延缓近视发生和发展,正确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让更多的近视患者受益。   眼外肌麻痹、 视神经病变   眼外肌麻痹中医学称之为“风牵偏视”,多因风热外袭、直中经络、痰湿阻络、气血虚弱、风伤经脉、肝肾阴虚等引起。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眼外肌肉约束失灵所致。脾主肌肉,受制于肝,肝肾同源,所以本病发生与肝肾脾关系最大。三脏功能失职,肌肤腠理空疏,风邪乘虚而入,中邪之处血气涣散,经络凝滞,筋脉失养,致目偏视。   干眼   干眼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自觉眼内干涩不舒的眼病。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是目前越来越多见的一种眼表疾病。依据社会信息化的全面普及视屏终端的频繁使用,视觉越来越超负荷的使用现状,用电脑或手机时间过长、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等青中年人导致的白涩症,大多由于久视伤血,夜卧血归于肝,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因此常常以补肝血、滋肝阴为主。女性特别是绝经期前后常伴有烦躁易怒、烘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的白涩症患者,治疗常以疏肝解郁、养血明目为主。老年人常伴有视物昏暗,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治疗以补益肝肾明目为主。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