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袍

大红袍

实际拼音: Dà Hónɡ Páo
来源: 为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毛秔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Schindl.[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以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高约1米,通体均被锈色硬毛。根直而长,可达50厘米,常有锈色油点,断面带浅红色。茎直立,枝有棱。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0.5~2厘米,被有硬毛,基部有条形托叶2枚;小叶革质,三角状卵形,长2.5~7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形、浅心形或近平截,两面有伏贴硬毛。夏秋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聚成顶生的圆锥花序,每上有花十余朵;花梗长约5毫米,有关节,并被硬毛;花萼5裂,裂片披针状钻形;蝶形花冠紫红色,长约1厘米,旗瓣椭圆形,龙骨瓣短于旗瓣而与翼瓣近等长,上部弯曲。果斜卵形,仅一节,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被贴生长柔毛,紫色网脉明显。种子长圆形。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或溪边林下等处。主产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
性味: 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烤出汁搽患处。
复方:

1、闭经:大红袍1~2两,红糖适量,水煎分3次服。

2、痛经大红袍丹参香附各3钱,小茴香根1钱,水煎服。


《中华本草》:大红袍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Dà Hónɡ Pá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铁仔的根或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sine africa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来收,洗净,切设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0.5-1m。小枝圆柱形,幼嫩时被锈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极短,下延至小枝上;叶片革质或坚纸质,通常为椭圆状倒卵形,长1-2cm,宽0.7-1cm,先端广饨或近圆形,具短刺尖,基部形,边缘常从中部以上具锯齿,齿端常具短刺尖,背面常具小腺点,尤以边缘较多。花簇生或近伞形花序,腋生,基部具一圈片;花梗长0.5-1.5mm,无毛或被腺状微柔毛。花4数,长2-2.5mm;花导长约0.5mm,萼片广卵形至椭圆状卵形,具缘毛及腺点;花冠在雌花中长为萼的2倍或略长,基部连合成管,管长为全长的1/2或更多;花丝基部连合成管,管口具缘毛,花药长圆形;雌蕊长过雄蕊,子房长卵形或圆锥形,花柱伸长,柱头点尖,2半裂或边缘流苏状;花冠在雄花中长为管的1倍左右,花冠管为全长的1/2或略短,里面与花丝合生部分被微柔毛,裂片卵状披针形,具缘毛及腺毛;雄蕊伸出花冠很多,花丝基部连合,均被微柔毛,花药伸出花冠约2/3;雌蕊在雄花中退化。

果球形,直径达5mm,红色变紫黑色,光亮。花期2-3月,有时5-6月,果期10-11月,有时2或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600m的荒坡、石山坡疏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台湾、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小枝圆柱形,常具棱角,被褐色柔毛,多切成段;叶面多皱缩,完整者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5-3cm,宽0.3-1cm,先端近圆形,常具小尖头,基部形,中部以上近边缘有腺点,羽状脉,上面深绿色。近革质。气弱,味苦、涩。
化学成分: 铁仔铁仔醌(myrisinone)和5-O-甲基摁贝素(5-O-methylembelin)[1]。叶和嫩枝含皂甙,由报春花甙元(primulagenin)A与葡葡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以1:2:1:1摩尔之比例组成[2]。
药理作用: 抗肿瘤 叶及小枝的乙醇提取物100mg/kg或碎米棵皂甙5mg/kg对大瓦克肉瘤-256有抑制作用。 2.驱虫:贝素有驱虫作用(仅对绦虫有效),一般剂量为0.2-0.4克;过量可中毒信筒子醌对绦虫等有驱杀作用。
毒性: 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太近,毒性颇大。
性味: 苦;微甘;性凉
归经: 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风湿痹痛;牙痛泄泻痢疾血崩便血;肺结核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叶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湿,活血。治痢疾。2.《云南中草药》:消炎,止痛,止痢。治牙痛,肠炎,痢疾

《中药大辞典》:大红袍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Dà Hónɡ Páo
别名: 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贵州民间药物》),碎米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 紫金牛科植物铁仔全草。 夏、秋采收。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小枝、叶柄均有短柔毛。单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lO~18毫米,宽6~8毫米,钝头有小突尖,或凹头,基部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细锐锯齿,上下面中肋基有短柔毛,侧脉3~4对,不明显;叶柄长1.5毫米。花3~8朵簇生叶腋;单性,雌雄异株;花直径2毫米;柱头2~4裂。浆果小球形,径3~4毫米。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路旁、灌丛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

甘淡,凉。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

②《云南中草药》:"甘淡,凉。"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理湿。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血淋,劳伤咳血

①《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湿,活血。治痢疾。"

②《云南中草药》:"消炎,止痛,止痢。治牙痛,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O.3~1两;炖肉或浸酒
复方:

①治痢疾大红袍仙鹤草根各一两。煎水服。

②治风湿大红袍五钱,大风藤追风散各三钱,红禾麻二钱,泡一斤。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

③治红淋:大红袍三至五钱。煎水服。(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临床应用: 治疗细菌性痢疾:将铁仔叶晒干、碾粉,制成片剂,每片含量0.5克。日服3次,每次2片,8~12天为一疗程。观察81例,临床治愈74例,好转3例,无效4例。部分病人服药3~5天即愈。未见副作用或其他毒性反应。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