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药大辞典》:韭子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Jiǔ Zǐ
别名: 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
来源: 百合科植物种子。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搓出种子,簸净果皮及杂质。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产量较大。
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卵圆形或类三角状扁卵圆形,一面子或微凹,一面稍隆起,顶端钝,基部微尖,长3~4毫米,宽2~3毫米。表面黑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有种脐,突起,灰棕色。纵切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种皮菲薄、皱缩,胚白色,弯曲,胚乳灰白色。质坚硬。气特异,味辣,嚼之有韭菜味。以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韭菜种子含生物和皂甙。
炮制: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日华子本草》:"拣净,蒸熟,暴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咸。"

②《纲目》:"辛甘,温,无毒。"

归经:

①《纲目》:"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

①《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②《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③《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

④《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⑤《本草汇言》:"通淋浊,利小水。"

⑥《本草正》:"妇人阴寒少腹疼痛。"

⑦姚可成《食物本草》:"研末,治白痢白糖拌,赤痢黑糖拌,陈米饮下。"

⑧《本草再新》:"治筋骨疼痛,赤白带下。"

⑨《岭南采药录》:"患鼻渊,烧烟熏之。内服能散跌打损伤积瘀。"

⑩《现代实用中药》:"治疝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用。
复方:

①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

②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

③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每日空腹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

④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煮千沸,焙,研末,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下。(《千金方》)

⑤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

⑥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名家论述】①《纲目》:"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硫泄。《素问》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主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②《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啬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中华本草》:韭子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Jiǔ Zǐ
英文名: Tuner Onion Seed, Seed of Tuber Onion
别名: 韭菜子韭菜仁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

采收和储藏:抽薹开化后,约经30d种子陆续成熟,种壳变黑,种子变硬时,用剪刀剪下花茎,分期分批进行,剪下花茎扎成小把,挂在通风处,或放在席上晾晒,待种子能脱粒时再行脱粒,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长15-30cm,宽1.5-7mm。总2裂,比花序短,宿存;伞形花序簇生状或球状,多花;花梗为花被的2-4倍长;具片;花白色或微带红色;花被片6,狭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7mm;花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长为花被片的4/5,狭三角状锥形;子房外壁具细的疣状突起。蒴果具倒心形的果瓣。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全国广泛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卵形,一面微凹,另面隆起,先端钝,基部稍尖,长3-4mm,宽2-3mm。表面黑色,隆起面有明显的网状皱纹,凹入面皱纹不甚明显,基部有两个小突起,较短的突起顶端灰棕色或灰白色,为种脐,较长的突起顶端为珠孔。纵切面可见种皮菲薄,胚乳灰白色,弯曲,子叶1枚。质坚硬。气特异,嚼之有韭菜味。

以粒饱满、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处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较平整,细胞壁厚,外壁被有薄角质层,细胞腔含暗褐色物质,其下为数列棕黄色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形大,壁甚厚,有大形纹孔,胞腔内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

粉末特征:灰黑色。①种皮表皮细胞黑色或棕黑色,长条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7-)74-139(200-)μm,表面具网状纹理。②胚乳细胞众多,多破碎,有较多大的类圆形或长圆形纹孔。

化学成分: 种子含硫化物,甙类,维生素(vitamin)C等。
炮制: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日华子本草》:拣净,蒸熟,暴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壮 阳固精。主肾虚阳痿;腰膝酸软;遗精;尿频;尿浊;带下清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用。
复方: ①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②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③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每日空腹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④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煮千沸,焙,研末,炼丸,梧干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下。(《千金方》)⑤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⑥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2.《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3.《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萎。

4.《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5.《本草汇言》:通淋浊,利小水。

6.《本草正》:妇人阴寒少腹疼痛。

7. 姚可成《食物本草》:研末,治白痢白糖拌,赤痢黑糖拌,陈米饮下。

8.《本草再新》:治筋骨疼痛,赤白带下

9.《岭南采药录》:患烂鼻渊,烧烟熏之。内服能散跌打损伤积瘀。

10.《现代实用中药》:治疝痛。

11.《纲目》: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12.《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啬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