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国药典》:山慈菇

山慈菇 山慈菇 山慈菇 山慈菇 山慈菇

实际拼音: Shān Cí Gu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Makino、独蒜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 或云南独蒜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性状:

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鉴别:

本品横切面;毛慈菇 最外层为一层扁平的表皮细胞,其内有2~3列厚壁细胞,浅黄色,再向内为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含黏液质,并含有淀粉粒。近表皮处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束,长70~150μm。维管束散在,外韧型。

冰球子 表皮细胞切向延长,淀粉粒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维管束鞘纤维半月形,偶有两半月形。

炮制: 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冼净干燥,用时捣碎。
性味: 甘、微辛,凉。
归经: 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

《中华本草》:山慈菇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实际拼音: Shān Cí Gu
英文名: Pseudobulb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的假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Cymbidium appendiculata D.DON;Cremastra wallichiana Lindl.ex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蒸后,晾至半干,再晒干。

原形态:

1.杜鹃兰,陆生植物。假鳞茎聚生,近球形,粗1-3cm。顶生1叶,很少具2叶;叶片椭圆形,长达45cm,宽4-8cm,先端急尖,基部收窄为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直立,粗壮,通常高出叶外,疏生2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偏向一侧,紫红色;花片狭披针形,等长于或短于花梗(连子房);花被片呈筒状,先端略开展;萼片和花瓣近相等,倒披针形,长3.5cm左右,中上部宽约4mm,先端急尖;唇瓣近匙形,与萼片近等长,基部浅囊状,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前端扩大并为3裂,侧裂片狭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花期6-8月。

2.独蒜蒜兰,陆生植物,高15-25cm。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2cm,顶生1枚叶,叶落后1杯状齿环。叶和花同时出现,椭圆状披针形,长10-25cm,芝2-5cm,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花葶顶生1朵花。花片长圆形,近急尖,等于或长于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红色;萼片直立,狭披针形,长达4cm,宽5-7mm,先端急尖;唇瓣基部形,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内面有3-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及林下阴湿处。

2.生于海m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

1.杜鹃兰的干燥假球茎呈圆球状尖圆形或稍扁平,直径1-2cm,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细小皱折。顶端有一圆形的蒂迹;底部凹陷处有须根,须根长约1-3cm,粗1-2mm;腰部有下凹或突起的环节,俗称腰带。假球茎周围被有或疏或密的金黄色丝状毛须及黑色细须。或已将须根及外皮均除去。质坚实,内心黄白色或乌黑色,粗糙。味淡,微香,遇水有粘性。以个大、饱满、断面黄白色、质坚实者为佳。

2.独蒜兰的干燥假球茎呈圆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1.5cm,顶端渐突起,基部脐状,有须根或须根痕。腰带往往在凹入部,故不甚明显,撞去表皮者表面呈黄白色、浅黄色或灰黄色,带有表皮者呈浅棕色或棕色,光滑,或有皱纹及深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半透明。气微弱,味淡微苦,稍粘。除上述品种外,尚有独蒜兰属植物云南独蒜兰Pleioneyunnanensis(Rolfe)Rolfe(参见独叶白芨条)及山兰属植物冰球子Oreorchispatens(Lindl.)Lindl.(四川)、O.FoliosaLindl.(西藏)等的假球茎,亦作山慈姑入药。

化学成分: 杜鹃兰根茎含粘液及葡配甘露聚糖(Gluco-mannan,甘露糖:葡萄糖(2:1)。
药理作用: 杜鹃兰素Ⅱ(15ug/kg)iv可使大血压从14.2kPa(10>mmHg)下降到9.07kPa(168mmHg),降压作用持续>30min。
炮制: 除尽须根,洗净,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润透,切片,晒干。捣碎用亦可。
性味: 味甘;微辛;性寒;小毒
归经: 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新编》:山慈姑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姑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2.《本草正义》: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佑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3.《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磨敷之,亦除皯。4.《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5.《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6.《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7.《国药的药理学》:为粘滑药。用于呕吐下痢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慈菇

实际拼音: Shān Cí Gu
来源: 兰科独蒜兰属植物瓶状独蒜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Rolfe和独蒜P. yunnanensis Rolfe[P. chiwuana Tang et Wang],以假球茎入药。4月挖取假球茎,除去地上枯茎基鳞叶、须根,洗净泥土,煮至透心,晾至半干后再晒干。
原形态:

1.瓶状独蒜 多年生草本。假球茎近于烧瓶状,长0.5~3厘米,基部宽5~15毫米,肉质,外表绿白色带粉红色,内面白色,粘质,下部生多数灰白色须根。每年早春从假球茎下部侧方生小假球茎,常常数个横生成串。叶1片,顶生于假球茎之上,长披针形或椭圆形,通常长8~10厘米或更长,宽3~5厘米或偶达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夏季抽叶开花(花叶同期),花葶生于假球茎顶端,直立;花1朵,俯垂,桃粉红色,长3~4厘米;花瓣与背萼片先端急尖,唇瓣前部边缘流苏状,其中间有3~5(少数为2)条呈波状或平直的褶片,先端近平截,有时且凹缺;子房较花短。蒴果圆筒形,具棱。

生于山坡林下及石岩等阴湿出;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2.独蒜 与前种之区别点,在于花、叶不同期(花先叶开放)。叶1片,成熟叶片宽不及3厘米。花的唇瓣三角状倒卵形,中间有4~5条呈波状或平直的褶片,子房等长或较长于花。

分布于云南、贵州。贵州山慈菇有为此种。

性味: 甘、微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 0.8~1.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涂患处。
备注:

1.同属植物中尚有3种假球茎,形态与前两种相似。其区别点如下;

(1)#大花独蒜兰# pleione grandiflora Rolfe 本种之特点在于花叶同期,叶1片。花之唇瓣椭圆形,其中间褶片4~5条,呈不规则的锐齿状缺刻或鸡冠状突起。分布于云南、西藏。

(2)独蒜Pleione hookeriana Moore花叶同期,叶1片。花之唇瓣肾形,中间褶片7条,呈毛状。分布于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3)岩石独蒜Pleione scopulorumW.W.Smith花叶同期,叶2片。花较大花独蒜兰小,唇瓣肾形,中间褶片4~5条呈不规则的锐齿状缺刻或鸡冠状突起。分布于云南、西藏等省区。

2.同科杜鹃兰属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variabi-lis(Blume)Nakai[C.appendiculata(D.Don)Ma-kino]为多年生草本,假球茎卵形,长约3厘米。中腰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叶1片,窄长圆形,长20~45厘米,宽4~5.5厘米,下部渐窄成柄,有3条脉。花葶高30~50厘米,下部有3鞘疏松抱葶;总状花序生10~20朵花;花常向一侧下垂,玫瑰色至淡紫色;萼片和花瓣条状披针形,长3~3.5厘米,宽4~5厘米,唇瓣长约3厘米,在顶部3裂,侧裂较小。生于山沟阴湿出。分布于黄河流域至西南、华东诸省、辽宁、天津、北京、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地以其假球茎为毛慈菇

3.我国中部地区以及山东、云南等省以百合郁金香属植物老鸦Tulipa edulis(Miq.)Bak.的鳞茎为山慈菇。其鳞茎含秋水仙等多种生物,并含有淀粉。新疆地区则以伊犁光慈姑Tulipa iliensisRegel的鳞茎为山慈菇

4.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常以防已青牛胆属植物金果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Oliv.)Cagnep.或金牛胆T.capillipes Cecnep.的块茎混称“山慈菇” 。(参阅本书金“果榄”)

5.广西个别地区尚有以下南星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L)Decne.的块茎混称“山慈菇”,其功能主治均与兰科“山慈菇”迥异。(参阅“犁头尖”)又马兜铃细辛属植物长花轴土细辛Aasrum longepedunculatumO.C.Schmidt广西南宁、林、梧州与福建南平等均以之混称“山慈菇”,主要是以其叶形略似慈菇而生于山地,因而得名。实际药用并不与兰科“山慈菇”相混。此外,广东亦有以大块瓦Asarum geophilum hemsl.或花脸细辛A.maximum Hemsl.的全草或根及根状茎混称山慈菇的类似情况。

6.云南丽江山慈菇百合科植物Iphigenia in-dicaA.Gray其鳞茎含秋水仙。(参阅“丽江山慈菇”)

7.西藏以同科山兰属植物独叶山兰Oreorchisfoliosa Lindl.作山慈菇入药,当地又名小白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