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二


  滞下咳逆呕逆,古人谓之,此胃气虚寒之危症也,用橘皮干姜汤半夏生姜汤丁香柿蒂汤热证咳逆,用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尝治一痢咳逆,脉沉弱,投退阴散两服而愈。又一痢后咳逆,灸期门穴三壮而愈。(其穴在第六卷)

  愚按:东垣云:如泄痢而呕者,胃气不和也,上焦不和,用生姜橘皮汤中焦不如,用芎、归、、苓。下焦不和而寒,治以轻剂,热甚而治以重剂。亦有胃火上冲而呕者,有积滞而呕者,有阴虚而呕者。丹溪云:下痢吃逆,自下冲上,属火之象,古方悉以胃弱言之。殊不知胃弱者,脾阴弱也,故久病变之,乃胃弱脾寒之危症。用半夏一两,生姜半两,或理中汤枳壳茯苓半夏。不效,更加丁香柿蒂各十枚。胃热咳逆,用橘皮竹茹汤。别病忽然而致,半夏茯苓汤枳实半夏木香调气散最佳。

  附治验


  一妇人痢后呕,服降火化痰剂愈甚,脉洪大,按之虚细,作渴饮汤,诸药到口即呕。余以为脾胃虚寒,不能司纳,以参、术、炮姜末各一钱,以饭作丸,米饮不时过三五粒,至三两许,闻药不呕,乃以六君加炮姜,三十余剂而安。

  一妇人患前症,饮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不实,所见之症,悉属虚寒假热。遂朝用补中益气汤炮姜木香,夕用六君子送四神丸,渐愈。又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而痊。

  一妇人因怒呕,时或昏愦,口噤,或时举体肉动,其面色或青或赤。余以为肝火炽盛,脾土受侮,用小柴胡汤山栀钩藤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调理而痊。

  橘皮干姜汤 治胃寒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橘皮通草干姜桂心甘草(炒,一钱) 人参(各一钱)

  上水煎服。

  橘皮竹茹汤 治逆。

  橘皮(二钱) 竹茹甘草(炒) 人参半夏(各一钱)

  上姜枣水煎。

  猪苓汤 治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赤茯苓泽泻阿胶(炒) 滑石(各一钱)

  上水煎服。

  半夏汤 治欲死。

  半夏(一两) 生姜(切,二两)

  上水煎为二服。

  丁香柿蒂汤 治咳逆

  丁香(十粒) 柿蒂(十五个)

  上水煎,热服

  生姜橘皮汤 治呕手足厥冷

  橘皮(一钱) 生姜(四钱)

  上水煎服。

  退阴散 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或咳逆不止,脉沉细,头痛腰重,急进三服。若伤冷,每服一字,入正元散内同煎。入盐一捻。

  干姜(炮) 川乌(炒黄,等分

  上每服一钱,盐一捻,水煎。

  仓廪汤 治痢疾心烦,手足温,头痛,此热毒上冲,宜用此汤,即败毒散。每服四五钱,入陈仓米百粒,姜五片,枣一枚,煎。若脉微弱,或胸腹虚胀手足厥冷,或因服罂粟乌梅过多,以致作呕者,宜用山药半生半炒为末,米饮调下,日二三服。

  附方


  木香调气散 治气滞呕吐,或胸膈不利,心腹刺痛,饮食不思。

  木香白豆蔻丁香檀香(各二两) 藿香甘草(炒,各六两) 砂仁(四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半夏茯苓汤方见十二卷第三论)

  补中益气汤

  竹叶石膏汤

  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

  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