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咯血、唾血、痰涎血


  咯血者,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者是也。又如细屑者,亦是也。治法:四物入姜汁、童便青黛之类。有咯出痰带血丝者同治,但宜加痰火药。

  唾血者,鲜血随唾而出者是也。二者皆出于肾,也有瘀血内积,肺气壅逼不能下降。用天门冬知母贝母桔梗黄柏熟地远志,或加炮姜

  生生子曰:唾血症,曾见二人,口中津唾皆是紫黑血水,如猪血之色,晦而不鲜,形瘦体热,盗汗,为有怫郁所致,如此者年余。治以清痰、降火、开郁等药,或止或发,其一乃侄妇也。后因注船大吐痰涎数碗,其症再不复萌。由是观之,唾血亦有木郁之症,不可不知。

  痰涎血出于脾,以葛根黄连黄芪芍药当归甘草沉香之类主之。

  丹溪曰:咯血,痰带血丝出者,用姜汁、青黛童便竹沥,入血药中用。如四物汤地黄膏牛膝膏之类。

  滑伯仁曰:寒凉之溢水,乃泻火也。温热之助火,乃折水也。衄血手阳明循手经上行,入清气道中。咯血乃入于所合也,所合肺也。

  又曰:咯血为病最重,且难治者。以肺手太阴之经,气多血少。又肺者金象,为清肃之脏,今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为咯血,逆之甚矣。上气见血,下闻病音,谓喘而咯血咳嗽也。

  唾血责在下焦阳火煎迫而为之也。肾主唾,为足少阴少血多气,故其证亦为难治。

  恩袍散

  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烦躁咳嗽

  生蒲黄  干荷叶  茅根(各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浓煎桑白皮汤,食后温服

  丹溪方治咯血

  桑白皮(一钱五分)  半夏(炒)  知母  贝母  茯苓(各一钱)  生地黄  陈皮(各一钱)  阿胶(炒)  甘草  杏仁(炒。各五分)  山栀子  桔梗(各七分)  柳桂(二分,入此以治上焦

  姜、葱白,水煎服。

  又方

  治咯血衄血

  白芍药(一两)  犀角(二钱五分)

  各为末,新汲水调服一钱,血止为限。

  又方

  治咯血

  荷叶,焙干,为末,米汤调下二钱。  又方

  治痰中血。

  白术(一钱五分)  贝母  芍药  桑白皮  桃仁(各一钱)  甘草(三分)  山栀(炒黑,一钱二分)  牡丹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

  又方

  治痰中血。

  橘红(一钱五分)  半夏  茯苓  贝母  牡丹皮  桃仁(各一钱)  黄连  甘草  大青(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又方

  治痰中血。

  橘红(二钱)  半夏  茯苓  白术  枳壳  黄芩  桑白皮(各一钱)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三分)  人参(五分)

  或加青黛(五分)。水煎服。

  地黄散

  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诸热烦躁

  茜草根(四钱)  大豆子  黄药子  甘草(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加人参二两,治痰嗽有血。

  又方

  治吐血热渴。

  茅根一味,绞汁饮之,一日三服,效。

  治虚劳久嗽咯血

  五倍子(炒,为末)

  每服一钱,温调匀,米饮送下。

  白及散

  治咯血

  白及(一两)  藕节(五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神效。或云白及下咽,直至血窍,窍为之填而血止也。《医说》云:治肺损咳血,殊效。

  四血散

  治衄血吐血便血

  益元散当归井泉石。淋者,加栀子,茎中痛,加蒲黄水泻,加车前子。米汤调下。

  《元戎》方治鼻血、口血,大小便血。服时随病上下、食前、后服

  丹参  蒲黄  紫苏  滑石等分

  为末,调服


上一篇:咳血 下一篇:鼻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