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呕吐门


声物俱有曰呕,无声有物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寒吐者,吐时少而出物多,此胃受寒也。以理中丸治之,或用胃苓丸,以煨姜汤送下。寒吐,食不化,恶食

热吐者,吐时多而出物少,此胃有热也。以二陈汤黄连煨姜治之。热吐,食化,不恶食

食积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恶食。如食即吐者,此积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盐汤吞一小盅,后以翎毛扫喉中,令其吐尽旧积。后以二陈汤干姜(煨)、神曲(炒)、麦芽(炒)、砂仁治之。如食入之时而吐者,此积在中焦,下口过小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通去旧积,后以二陈汤消导药治之。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积在下焦小肠下口过大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脾积丸下之,后以二陈汤消导药治之。

  消导药


神曲麦芽(炒)、砂仁香附子之类。

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壮火关格之病,用理中汤,以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安。

呕吐蛔虫者,以理中丸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柏川椒一服,即愈。

呕吐后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谓之。

  理中汤


此药热,所以治寒。

人参甘草(炙),干姜(炒)、白术。水一盅煎服。若为丸,共为末,炼临时为丸,滚水送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汁者,取童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性乃发。故(内经)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谓也。

  二陈汤


此药性平,寒热通用。

陈皮半夏(姜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生姜三片引,水一盅前服。若呕吐白术、煨干姜,此二味呕吐必用之药也。挟热而吐者,加煨干姜、炒黄连。如伤食神曲。炒麦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导必用之药。

祖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干姜煎汤吞治之,不问寒热

凡吐不止,服药无效加烦闷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窜。头后仰者,不治。

西江 月呕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呕则声物一时有,有物无声曰吐。更有有声无物,此名干呕,又当辨症药分投,有甚难为措手。

冷吐乳食不化,腹胀喘急无时,面白眼慢气多吁,吐有夹食清水。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伤亏。抑伤宿乳胃中虚,不纳乳食吐出。

热吐唇红面赤,乳食入而虽消,吐物黄色遍身烧,大热渴多烦躁。此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煎熬,胃气因热不和调,气逆遂成吐了。

积吐如何分晓,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异寻常。昼轻夜重魔瘴。宿冷滞在脾胃,故吐黄酸水浆,或吐酸馊气难当(22),此伤宿食形状。

小儿伤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详,乳才哺后吐浪荡,或少停而吐止。此因乳食无度,脾气弱不能当,速将空乳令儿尝,乳节吐止为上。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犹贵精微,冷吐理中汤最宜,热吐五苓去积吐九转灵应,下后积术调之,伤乳而吐药方奇,三棱散子为最。

呕吐乳食不纳,任是汤药难尝,此谓阴盛隔孤阳,时医却无主张。参术煨姜熟附,乌梅童便尤良,猪胆同入慢消详,此法应如影响。

吐呕诸药不纳。我有绝胜奇方定吐饮子妙非常。半夏官桂二样,生姜独宜多取,甘草少用为良,根据方制造水煎尝,仍用生姜为上。

一等蛔虫吐出,此为蛔多厥阴乌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顺气须明,如常呕吐只胃苓,汤用生姜作引。

呕吐不止之症,分明说与医人,如服正药俱无灵,更加烦躁乱闷。呕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窜须危,头往上仰魄如飞,只好安排后事。

再附恶心一症,有痰有热有虚,三症生姜通用之。药宜随症区处。若是胃中有热,二陈加上苓连,姜汁炒过共同煎,各用一钱最验。

(22)气难当:山东泰安州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气味香"。


上一篇:惊风门 下一篇:泻泄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