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五节 汞中毒


有三种形态,即金属、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我国的年产量约为700吨左右(1991)。

在工农业生产中使用广泛,如不注意防制,极易对人类环境造成污染。

  一、理化特性


为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13.59,熔点为-38.9℃,沸点375℃,在常温下即能蒸发,随温度增高,蒸发量也增高。表面张力大,洒落在地面或桌面上,立即形成许多小珠,增加蒸发的表面积,也易沉积于衣服、毛发及面部等皮肤,形成持续二次污染源。

  二、汞的来源及接触机会


  (一)金属汞(元素汞)


以HgS形式作为辰砂矿存在,地壳中约含50ug/kg。

气中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及水中的蒸发。估计全球每年有2700~6000吨散发到空气中。此外,来自煤的燃烧、金属冶炼、水泥生产、废料焚烧等。

水中的来自大气及工农业生产的污染,如氯工业用作阴极电解食盐,除蒸气的挥发外,大量的和氯化从废水中排出。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不超过0.001mg/L。

食物中的,通常以甲基的形式存在。

此外,医学上采用齐合金作牙科材料,其中量可达45~50%,牙科医生工作中,常可接触蒸气。又温度计及各种测压仪表的维修与制造均造成接触的机会。

  (二)无机汞化合物


生产中有各种化合物,氧化用作为电池的阳极,生产盐及作化学试剂。氯化高(HgCL2)用作催化剂及杀真菌剂,也常与氯化亚(Hg2CL2)混合,处理某些植物和保护木材。

  (三)有机汞化合物


有机的种类很多,有的在体内易分解成无机化合物,如苯基和烷氧基。有的较稳定不易分解,如烷基。前者主要用作农药。目前我国已禁止生产、进口和使用有机农药,除拌种常用的酸苯、氯化乙基外,各国都已禁止使用有机农药。但民间剩余的农药,仍有间断使用的,应引起重视。

沉积于河底的离子,经过厌氧细菌的作用,在甲基维生素B12存在下,形成甲基和二甲基,甲基积聚在水生生物中,参加食物链,使在鱼体内富集浓缩,达到极高浓度。如日本水俣湾鱼体中,甲基浓度达1~20mg/kg。

不论哪一类型的,在生产和使用中造成环境污染时,都可通过食物链造成对人、畜的危害。

  三、毒理


(一)吸收

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以蒸气或粉尘形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消化道、皮肤粘膜侵入。

1.呼吸道 金属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它蒸发性、弥散性及可溶性很强,一旦吸入,可迅速通过肺泡膜弥散,在几分钟内即被吸收,约占吸入量的75~85%。人吸入浓度1~3mg/m3的蒸气数小时即可致急性中毒化合物则以粉尘或气溶胶状态经呼吸道进入。

2.消化道 金属经消化道吸收的量甚微,烷基及氯化高可迅速由消化道吸收。Hg2+较Hg+更易吸收。

3.皮肤粘膜 化合物也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如含阴道栓剂,含油膏等药物的使用等。

(二)分布

进入血液后,无机50%与血浆蛋白结合。有机90%与红细胞结合,以后分布到脑和肾脏,其次为肝、肠壁、心、肺、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吸收的化合物约有80%蓄积于肾近曲小管中。睾丸、甲状腺、头发指甲等也可含有一定量。

(三)排出

无机主要从尿排出,而甲基主要从肠道排出,蒸也可由呼所呼出,少量随唾液、乳汁、汗液排出。金属在血液内氧化成二价离子后,与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等结合,形成结合型;也可与低分子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辅酶A等以及体液中的阴离子结合,形成可扩散型;金属也可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这两型均可随血流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并逐渐转移至肾。肾组织中金属硫蛋白与结合,对在肾脏内蓄积起主要作用。与蛋白结合,可使半抗原成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出现肾病综合征。反复接触,肾内金属硫蛋白和尿增加,如果此种蛋白与结合而耗尽时,则出现肾损害。

  四、毒作用表现


职业性急性中毒极罕见。多见于意外事故。如在狭小而通风良的室内熔炼金属,使金属蒸气的形式大量逸散。主要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致化学性肺炎。由化合物引起的急性中毒,部分是蓄意自杀或误食二价(HgCL2)所致。主要引起肠胃坏死,循环衰竭,严重的致肾衰竭。致死剂量约1g盐。

慢性中毒为长期吸入蒸气所致,其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亦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有三大症状:即兴奋性增高,震颤和口腔炎。表现为情绪易激动、烦躁胆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失眠。震颤多为意向性的,最初多出现在眼睑、舌及手指的肌肉,以后发展到肢体,较重时全身肢体出现粗大震颤。口腔炎主要表现齿龈炎、口腔粘膜肿胀、溃疡、糜烂、牙齿松动易脱落。

其他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肾小球肾炎等,一般极少出现。

慢性中毒亚临床表现长期处在空气浓度低于0.1mg/m3的环境中时,可出现体重下降、厌食、轻度震颤及失眠等症。也常见于用制剂冲洗粘膜、涂敷皮肤,或用含偏方治疗某些疾病时等。

有机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严重者,症状可持续发展加重,表现为精神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神经系统也可累及,严重的出现锥体外系受损。小脑受损时可出现笨拙踉跄步态、书写困难等共济失调现象。颅神经受损,出现向心性视野缩小、听力减退等。其他亦可表现消化道刺激症状、肾脏损害及心、肝受损害等。日本的水俣病,即是慢性有机中毒的一种。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病情进一步发展致死。

  五、诊断


应根据职业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物材料中测定作出中毒的诊断。

急性中毒尿往往增高,结合接触史诊断不难。

慢性中毒根据卫生部1974年颁布的<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定,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口腔炎以及手指、舌、眼睑轻微震颤,尿往往超过正常值。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体征外,尚有易兴奋症,明显的手指震颤,尿可增高。重度中毒表现为中毒性脑病;精神性格改变显着,手、足及全身出现粗大震颤,四肢共济失调,尿增高或正常。由于尿的波动较大,宜根据多次测定结果,加以综合分析。

吸收尿超过正常,无明显中毒症状。

目前规定尿正常上限值为250nmol/L(0.0.mg/L)(双硫腙法)、100nmol/L(0.02mg/L)(冷原子吸收法),或50nmol/L(0.01mg/L)(蛋白沉淀法)。

  六、处理原则


患者应脱离接触,进行驱治疗和对症处理。

误服盐患者应立即用鸡蛋清、牛奶豆浆等灌胃,有助于延缓的吸收和保护胃壁。也可用0.2%~0.5%活性炭洗胃。同时可给50%硫酸镁40ml导泻,使毒物排出。

治疗目前驱首选药物是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其次是青霉胺。前两者为巯基络合剂,可保护人体巯基酶不受的损害,也可恢复被作用而失去活性不久的酶,一旦巯基与结合后,可由肾脏排出。

  七、预防


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一)改善生产设备改革工艺流程,达到生产密闭化、自动化,如温度计灌用真空冷灌法代替热灌法,从事的分装工作,应在通风柜下进行。

(二)用无毒原料代替在一些危害较严重的生产部门,尽可能少用及不用,如电力工业中可用硅整流器代替整流器,用电子仪表、气功仪表代替仪表。氯工业中用隔膜电极代替电极。用精温度计代替温度计。

(三)降低车间蒸气浓度加强车间通风排气,操作台设置孔下吸风或旁侧吸风。防止的污染和沉积;车间地面、墙壁及天花板宜采用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清扫与冲洗;对污染的车间,要采取降低浓度措施,如用1g/m3碘加洒精点燃熏蒸,使生成不易挥发的碘化,然后用水冲洗;对排出的含废气,应用碘化或氯化活性炭吸附净化后排放。

(四)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浓度较高的车间,可戴2.5%~10%碘处理过后活性炭口罩,工作后用1:5000高锰酸钾洗手。

(五)职业禁忌证神经系统、肝、肾器质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病者均不宜从事作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