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商宪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商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商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1 概述
          糖尿病肾病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高血糖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因素参与,包括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根据Mogensen分期,糖尿病肾病临床分为5 期:Ⅰ期,急性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Ⅴ期,肾衰竭期。         本病早期常不易被发现,而至后期出现蛋白尿、肾动脉高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水肿,甚至肾功能开始受损,加之其常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病情更加复杂,病变常常难以逆转。           糖尿病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古代文献中没有关于消渴肾病的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可归属于“水肿”“尿浊”“关格”等病证中。由于病机复杂,患者体质、病程、病性、病证类型各异,其起病缓急不尽相同。从糖尿病早期阴虚燥热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已经逐渐出现了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肺、脾、肾气虚水运失其正化则出现水湿、痰浊、痰湿等病理产物,气虚血运推动无力,阴虚脉道失濡,阳虚失其温煦,血滞血瘀渐生;痰浊瘀血胶着,出现尿浊、水肿、乏力、面色晦暗等诸多症状,本病正气亏虚为本,邪实为标,属本虚标实之病。肾气虚失于固摄精微外泄出现蛋白尿,津不归正化而为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病情进一步发展正气由虚至损甚则劳衰,浊毒瘀阻,终成关格危证。辨证治疗、对症治疗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有较好的疗效。   2 病因病机
  2.1  阴虚热盛         糖尿病日久不愈,由于情志郁结、邪热内盛、劳欲过度、久病耗阴等多种因素致机体阴虚津亏,而致形瘦无力、烦躁多饮、饮不解渴、多食善饥等症状。 2.2 气阴两虚         阴虚伤气气阴两虚,或患者素体气虚,病初即表现为气阴两虚,而致神疲乏力、自汗、夜尿频多、大便溏薄等症状。 2.3 脾肾气虚         脾肾气虚,运化失司,水湿不化,痰湿内生;肾虚水湿内停,关门不固,约束无权,水谷精微下注,而致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腰膝酸软、尿浊、夜尿频多、下肢浮肿等症状。 2.4 阴阳俱虚         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日久致阴阳俱虚,而见神疲懒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量多、尿液浑浊,或见四肢、周身浮肿,尿少等症状。 2.5 气虚阳衰,痰浊瘀阻         由于脾虚肾衰,痰湿浊毒内停,进一步耗气伤血,致使气血阴阳俱虚,水湿浊毒停滞,痰瘀互结,终成关格危证,临床可见面色黧黑或白、面浮肢肿、神疲乏力、胸脘满闷、纳少呕恶、尿少浑浊甚则尿闭、神昏等。
专家介绍   商宪敏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医50余年,擅长诊治风湿病、肾病、心肺疾病、老年病及疑难杂症。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性关节病、颈腰椎病、肾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肾衰竭、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支气管炎、代谢综合征、疲劳综合征、亚健康、胃肠功能紊乱、便秘、高脂血症、肥胖、失眠、抑郁症、痛证及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