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分型
1.肾虚血瘀型:腰背疼痛:严重者起坐时剧痛,神疲乏力,抽筋,形寒肢冷,耳鸣,尿频,舌质暗紫,脉细涩。
2.肾虚湿困型:腰酸背痛,四肢重着,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小腿抽筋,头晕目眩,大便溏,舌质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3.脾肾阳虚型:腰背疼痛,四肢乏力,头目眩晕,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尿频,食少,上腹饱满,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4.肾虚血亏型:多见于女性绝经2 年后的患者,多有腰背疼痛,四肢乏力,肢端麻木,面色白,头目眩晕,睡眠不佳,心烦多梦,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彭老认为,本病的根小原因在于 “肾虚”,补肾是治疗的根本。凡此四型,均以自拟方骨密葆汤加减化裁。
处方:杜仲、丹参、黄芪各15 克,淫羊藿、补骨脂、山萸肉、胡桃肉各10克。
方解:本方由古方青娥丸加减化裁而来,重在补肾壮阳。方中杜仲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为君药;淫羊藿兼祛风除湿,补骨脂兼温经止泻,固精缩泉,两药合用助君药补肾壮阳,为臣药;胡桃肉、山萸肉合用补肝肾,强腰膝,润关窍,益精髓,为佐药;丹参功能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养血安神,黄芪甘、微温,人肺、脾经,两药合用补气养血,行气化瘀,为使药。
加减:肾虚血瘀型中,形寒肢冷者,加巴戟天、当归尾、熟地、川芎各 10克,潮热盗汗者,加生地、麦冬、赤芍各lO克;肾虚湿困型,加革藓、茯苓、羌活各10克;脾肾阳虚型,加山药、党参各10克,制附子(先煎)6 克;肾虚血亏型,加熟地、当归各10 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三、典型病例
例1:曾某,女,52岁,化纤厂退休工人。因腰背酸痛6~7年,加重2个月求治。患者至49岁绝经,2年后开始腰背酸痛,伴四肢无力,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紫暗红,苔少,脉弦细涩。骨密度测定:L2~ L4BMD均值一3.08,Neck一2.56,Gl_T一 3.4.8。辨证为肾阴虚血瘀。采用本方去淫羊藿、胡桃肉,加生地、山萸肉、泽泻、丹皮、麦冬、赤芍,服10剂。二诊,患者症状有所减轻,肢体酸痛缓解,睡眠改善,口干、手心发热均好转,但睡眠尚差,原方加合欢皮、夜交藤再进lO 剂。三诊患者感疼痛基本消失,病情好转。连续服药1个月症状消失。
例2:丁某,男,65岁,退休教师。患者3年来感腰背酸痛,腰部如裹带,下肢重着,并常出现小腿肿胀,阴雨天更甚。小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中西药治疗两个多月未见明显疗效,仍感全身乏力,行走无力。常感手足麻木,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骨密度测定: L2~L4BMD平均值一2.74,Neck一2.18, GT一3.16。辨证为骨痹证(肾虚湿困型)。予骨密葆方去胡桃肉,加萆薜、茯苓、藿香、羌活,服药1周。二诊,症状有所缓解,下肢重着感明显改善,腰背酸痛症状也有所减轻,大便成形,小便利。原方去羌活,加薏苡仁、白芍,再进10剂。三诊患者感腰背酸痛、肢体重着感消除,但仍感精神疲软、下肢无力。前方去藿香、革薜,加巴戟天、肉苁蓉,服lO剂后,主证均除。巩固调理1个月,精神好转,肢体活动自如,行走正常。 蒋佳玲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