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者,脾,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是也。《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的特性为“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后世医家对六腑特性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提出“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腑病以通为补”。均在强调“通”“降”二字。六腑相对于五脏,则脏属阴主静主藏,而腑属阳主动主泻,六腑为管腔中空的器官,其有传化水谷糟粕之功,也只有六腑保持不断传输升降的生理功能,才能有“更虚更满”、“气得上下”之目的。从而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如果腑气不通,常可致气逆不降,从而影响水谷受纳,而见呃逆嗳气、呕吐、不食等症。中医对于“不通而痛”为主的急腹症,常选用通里攻下法的治疗手段,则达到“通而不痛”之目的。
张某,女,54岁,09年4月3日出诊。自诉腹痛腹胀3日余,不欲饮食,时有呕恶,昨日午夜突然腹痛加重,痛甚则大汗淋漓,大便4日未解,曾到医院急诊,疑为“肠梗阻”,建议手术,但患者力拒而求诊于中医,追问病史,素有习惯性便秘,观其形消体瘦,舌淡苔黄,腹部拒按,脉滑而数,此乃肠道失运,腑失和降,气机不畅,痞滞不通。治当以通下降浊,宣腑攻邪。方药为通降汤加减:川大黄12g,川朴10g,木香10g,大腹皮9g,枳实9g,炒莱菔子12g、当归15g,火麻仁12g,甘草5g。3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3日后患者复诊,药后泻下干结粪块,腹痛已减,仍感倦怠无力,口干,方以参麦散3服,气阴两补,以善其后。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