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滞血瘀痰凝是共同致病因素
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结节产生原因的认识到目前 为止尚不明确, 认为主要与接触放射线、 自身免疫、 碘摄入量异常、 遗传等因素相关, 还可能与病毒的感 染以及饮酒有一定的联系 [7 ] 。医学研究认为, 乳腺 增生的发病主要与内分泌激素失调和精神因素有 关, 特别是与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 - 乳腺内分泌轴 平衡失调有关, 其中雌激素分泌增加, 孕激素分泌减 少,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 因 [8 ] 。中医认为二者多因患者饮食失宜, 或工作烦 劳, 情志内伤, 肝气疏泄失司, 郁结不化, 脾气随之受 累, 运化失司, 津液失于输布凝聚成痰, 痰凝与气郁 相互搏结; 肝气郁久化热, 热灼阴液, 气滞血凝留滞 于颈前、 乳络所致 [9 ] 。 吴敏以中医辨证为基础, 以西医客观指标为依 据, 认为瘿瘤、 乳癖两病虽病位在表, 其发生与外受 邪侵、 内伤肝脾有关, 但主要与内伤有着密切关系。 其病位多在肝、 脾、 肾, 均以气滞、 痰凝、 血瘀为标, 然 多责之于肝郁血瘀。现代社会生活、 工作、 环境等因 素对二者形成的影响应被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持续的生活压力及工 作透支, 导致人体内环境紊乱, 肝脾肾功能失调。 《丹溪心法》 云 :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一有怫 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之病, 多生于郁。 ” 诸郁之中以 气郁为先。肝喜条达主疏泄, 若长期情志不畅致肝 失疏泄、 肝气郁滞, 气滞肝经蕴结于颈前, 气血运行 不畅, 气滞血瘀发为瘿瘤; 壅于乳房, 乳络阻塞不通, 气血周流失度, 循经留注乳房凝滞结块, 发为乳癖。 肝旺克脾, 或饮食劳倦不当, 脾失健运, 水液津液失 于输布聚而成痰; 或肝郁日久化火, 煎灼津液成痰; 痰气交结或热灼津伤, 影响血液运行输布而致血瘀, 气滞血瘀痰浊共同壅于颈前、 乳房而发病。
2 疏肝活血、 化痰散结为基本治疗大法
《内经》 曰 : “木郁达之 。 ”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 : “结者散之。 ” 吴敏运用脏腑辨证, 病证结合, 采 用疏肝活血、 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 临证加减。 吴敏平素用药强调平衡、 平和, 讲究阴阳平补, 气血调和, 寒热适中, 标本兼顾, 综合调治。根据这 一思路自拟疏肝活血方用以治疗甲状腺结节合并乳 腺增生病。方药组成: 柴胡、 香附、 白芍、 川芎、 莪术、 赤芍、 半夏、 陈皮、 生地黄、 浙贝母、 夏枯草、 僵蚕、 甘 草等。本方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 配以化痰散结之 品, 方中以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 臣以香附、 川芎、 白 芍、 莪术、 赤芍、 半夏、 陈皮、 浙贝母、 夏枯草、 僵蚕化痰散结、 行气活血,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莪术不同提取 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及调节血液 流变性作用 [10 ] 。浙贝母、 莪术相配清热化痰, 开郁 散结, 破血行气; 夏枯草含有众多的抗肿瘤活性成 分, 如果酸、 迷迭香酸甲酯等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 抑制效果 [11 ] ; 佐以生地滋阴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 配 伍白芍共奏柔肝缓急之效用为使药; 诸药配伍, 共奏 疏肝活血、 化痰散结之功。兼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芩、 连翘、 玄参、 麦冬等养阴清热 之品; 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加入肉苁蓉、 菟丝子、 川断、 杜仲、 炒白术、 淮山药、 砂仁、 厚朴花、 枳壳等温 肾健脾、 行气化湿之品。吴敏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月 经前后用药的变化, 月经前当以疏肝为主, 因“肝主 疏泄, 主冲任二脉” , 经血能按时顺畅而出, 肝气就 不易郁结; 月经后应以养血为主, 经血外泄, 血室空 虚, 肝气易亢, 养血能柔肝敛气。
3 典型病案
范某, 女, 25 岁, 2013 年 10 月 8 日初诊。主因 “体检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 1 月” 于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 1 个月前体检查甲状腺功能发现血清抗球蛋白 抗体( TG- Ab) 、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 Ab) 偏高。 症见颈前无特殊不适, 腰酸怕冷, 疲倦乏力, 头晕时 作, 情绪欠佳, 月经周期正常, 末次月经( LMP) 2013 年 9 月 28 日, 量可, 色暗红, 经前乳房胀痛, 腰部、 少 腹疼痛, 无血块, 无怕热、 汗出、 无心慌手抖, 纳可, 寐 欠安, 二便调, 舌质暗红, 苔薄白, 脉细弦。查体见右 侧颈前部可触及一肿物, 表面光滑, 随吞咽动作而上 下移动, 无触痛, 皮色正常; 双乳皮色如常, 双乳外上 象限可扪及片块状增厚, 边界清, 质地中等, 与周围 无黏连, 轻触痛, 乳头无异常分泌物, 双腋下未触及 淋巴结。甲状腺 B 超示甲状腺肿大伴右叶结节可 能( 0. 7 cm ×0. 5 cm)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TI- RADS) 3 级; 乳腺 B 超示双侧乳腺增生, 乳腺影 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 RADS) 1 级; 甲状腺功能示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TT3) 0. 9 ng/ml, 甲状腺素 ( TT4) 69. 6 ng/ml, 促甲状腺素( TSH) 1. 05 uIU/mL, 游离 T3( FT3) 3. 6 pg/ml, 游离 T4( FT4) 1. 08 ng/dl, TG- Ab 39. 67 IU/ml, TM- Ab 894. 69 IU/ml。辨证属 “肝郁血瘀、 肝肾不足” , 治法宜疏肝活血、 补益肝 肾。方药: 柴胡、 香附、 白芍、 川芎、 白芷、 紫草、 生地 黄、 天麻、 女贞子、 墨旱莲、 浙贝母、 夏枯草、 炒僵蚕各 10, 甘草 3 g, 14 剂水煎服, 每日 1 剂。 二诊: 患者疲倦乏力、 头晕较前好转, 胃脘部偶 有不适, 食纳不香, 无其他特殊不适, 舌质暗红, 苔 白, 脉细弦原方去天麻、 白芷, 加白术、 茯苓、 法半夏 各 10 g, 继服 14 剂。
三诊: 患者经行乳痛稍作, 情绪较前明显好转, 口干欲饮, 胃脘部隐痛, 稍感乏力, 余未见特殊不适。 舌暗红、 苔白腻、 脉细弦。上方去香附、 紫草余继服。 患者续用此方加减半年余, 复查甲状腺 B 超示甲状 腺肿大伴右叶结节可能( 0. 5 cm × 0. 4 cm) , TI- RADS 3 级, 甲状腺功能示 TSH、 FT3、 FT4 正常, TG- Ab 40. 05 IU/ml, TM- Ab 134. 06 IU/ml。患者甲状 腺结节未见明显增大, 无不良反应, 嘱患者 3 ~ 6 个 月定期复查甲状腺 B 超、 乳腺 B 超及甲状腺功能, 如有不适门诊随诊。
按: 此患者为青年女性, 平素情志不遂, 肝失疏 泄, 肝气郁结, 阻碍血液运行, 聚于颈前发为“瘿 瘤” , 气郁乳房结而为块, 发为“乳癖” 。血络不通而 致疼痛, 结合患者经前乳房胀痛, 腰部、 少腹疼痛, 平 时腰酸怕冷, 疲倦乏力, 舌质暗红, 苔薄白, 脉细弦, 证属 “肝郁血瘀、 肝肾不足证” 。方中柴胡、 香附调 达肝气、 疏肝解郁, 白芍、 川芎、 紫草、 甘草活血通络 止痛, 浙贝母、 夏枯草、 僵蚕化痰散结, 辅以天麻平肝 之用。患者平素腰酸怕冷配以二至丸、 生地黄等以 滋补肾阴, 全方共奏疏肝活血、 补益肝肾之效。二诊 中患者胃脘部不适, 乃肝旺克脾、 脾失健运, 故加白 术、 茯苓、 法半夏健脾化痰。三诊患者口干欲饮, 去 温性较强的香附, 患者胃脘部隐痛、 无乳胀, 去性寒 之紫草。患者半年后复查甲状腺结节未见明显增 大。整个疗程辨证准确, 临证加减疗效显著。
4 结语
甲状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女性常见 病, 利用中药治疗这两类疾病有很大优势。吴敏 认为在使用中药之前, 首先要明辨良恶性, 恶性者 建议手术治疗。临证治疗应谨守病机, 病证结合, 衷中参西, 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并运用中医特色的 治疗方法, 注重疏肝活血化痰, 因人制宜, 取得了 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 治指南[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 10) :783- 786.
[2] 管丽佳, 陈洁. 陈洁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 [J]. 陕西中医, 2015, 36( 4) :479- 480.
[3] 邵迎新, 陈志敏, 许淑芳. 浅述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结节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3( 9) : 563- 565.
[4] 陈丽芹. 1600 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妇幼保 健, 2012, 27( 13) :2074- 2075.
[5] 李曰庆.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13.
[6] 夏庭伟, 杨越, 何俊安. 何俊安治疗乳癖方药精微论[J]. 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21( 4) :464- 466.
[7] 仇莲胤, 阙华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研究述评[J]. 中医学报, 2012, 27( 4) :489- 491.
[8] 李卉, 黎晓彤, 宁平, 等. 女性乳腺增生症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 18( 1) : 17- 19.
[9] 周鹏飞, 吴学苏. 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 2013, 28( 5) :733- 735.
[ 10] 李林, 陆兔林, 卞慧敏, 等. 莪术活血化瘀有效物质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18 ( 3) :40- 42.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