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胚胎学说 《千金要方》中较细致地记述了胎儿在母体中10个月的变化。曰:“妊娠一月始胚,二月胎膏,三月胎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孙氏是最早按照月龄从形态等方面比较具体地记载胚胎发育过程的医家,在科技手段尚不发达的唐代实属创新[2]。 情志护理 《千金要方·求子》中论述到“……女子嗜求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因此在临床妇科护理中特别要重视情志的调护。在“产难”中论述了产妇的情志变化可影响产程的进展。如“凡欲产时特忌多人瞻视,惟得二三人在旁,待产迄,乃可告语诸人也。若众人看视,无不难产。……儿出讫,一切人及母皆忌问是男是女”。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时代,生女孩或旁人议论皆可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妇情绪低落可导致产妇难产或产后大出血。 饮食护理 孙氏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主张清淡饮食,饮食要有节制。如在“养胎”论曰:“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如指出妊娠期间不宜食羊肝、山羊肉、驴马肉、兔肉、犬肉等。认为膏粱厚味,对人无益,肉食过多则“喜生百病”。“食不可重餐”,宜“饮食以时,饥饱适中”。对于产妇则当“慎食热药、热面,食常识此。饮食当如人肌温温也”。 服药调护 孙氏认为病位不同服药方法有所不同,在“论服饵”中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对服药次数亦有详细论述,一般为每日分三次服用,且“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后一服最须少,如此即甚安稳”。若服补益汤剂则应一日分四次服用即“昼三夜一”,这样“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易得药力”;药物的功效不同服药后调护有异,如“凡服治风汤,第一服厚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中间亦须间食。不尔人无力,更益虚羸”。即过多出汗,耗伤阴液,损伤正气[3]。 预防思想鲜明 孙氏重视妇女的预防保健。在《千金要方·求子》论曰:“故养生之家,特须教子女学习此三卷妇人方,令其精晓,即余仓卒之秋,何犹畏也。……故传母之徒亦不可不学,常宜缮写一本,怀挟随身,以防不虞也[3]。” 综上所述,孙思邈重视妇女的日常养生和疾病后的护理。强调整体护理思想和辨证施护的理念,在精神、饮食、起居、服药护理方面皆有其独到的见解;创立胚胎学说,重视无菌操作实属难能可贵,为妇科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兴远.浅议孙思邈妇科学术思想[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25(4):305-306 [2] 胡玲.药王孙思邈对妊娠期养护的认识[J].陕西中医,2002,23(7):670 [3] 李景荣,苏礼,任娟莉,等.《备急千金药方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84,572-579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