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为我国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为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修纂而成,约于永乐五年(1407)定稿,至次年冬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全书正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字数约 3.7 亿字。   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虽屡经劫火,至今留存下来的不过数百册,但其中的资料十分珍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目前存世的《永乐大典》残卷中,于“花”、 “妆”、 “油”等条目下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美容用医方。这些医方不仅体现了中医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一、所录美容医方的来源   追求美丽是人类的天性,美容之术大抵在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前就已产生了。中医药在美容中的应用源远流长,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治面疱 黑 干 黑发秃身臭方”的专篇,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作燕支(即胭 脂)、香泽、面脂、手药、紫粉、白粉之法,唐代《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皆收录了魏晋以来大量美容美发的方剂。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   但《永乐大典》中收录的美容医方并非来源于医书,而是采自《事林广记》与《山居备用》。《事林广记》为南宋陈元靓所编著的一部日用百科型的类书,原本无存,现有经后人增广和删改的元、明刊本流传,内容包括天文历法、地舆农事、器用官制等四十多个门类。《永乐大典》所录“闺妆”类医方全部出自此书。《山居备用》原本亦无存,从其保存在《永乐大典》的部分内容看,应也是一部成书于南宋的以农事为主的日用类书籍。且二书中的美容医方有重复。可见自宋元以来,美容类方药已经逐步独立出来,以产品的形式在《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记载的美容医方按作用大致可分为养发类、美颜类、香药类及治疮疡类。    二 、美容医方的分类及特点   1. 养发类 这一类的医方有宫制蔷薇油、香发木犀油、洁鬓(又作发)威仙油、惜发神梳散、擦头竹油乌头麝香油、金主绿云油、生秃乌云油等。   顾名思义,多有养护头发,黑发防秃,使头发易于梳理的功效。其制作除惜发神梳散外,皆以麻油为溶媒,入降香柚花桂花等香花药物,浸制而成。如洁鬓威仙油以威灵仙侧柏叶牙皂黑牵牛黄柏皮入真麻油浸收,有除垢腻、洁鬓长发之效。金主绿云油蔓荆子、南没石子子肉、踯躅花白芷沉香附子卷柏覆盆子生地黄茯苓香、芒硝莲子草丁皮防风药物切细炒黑,清香油浸七日,用以按摩头皮,可黑发生发。而惜发神梳散是用上当归荆芥黑牵牛白芷威灵仙侧柏叶子等药物研末,隔夜糁发中,可去风屑、除垢腻、解毡结。养发类方剂在全部美容医方中约占三分之一,与唐代方书相比,比例大大增加,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养发护发的重视。   2. 美颜类 面脂或面油是美颜的基础用品。《永乐大典》 “油”条目下载有一般面油的制法,即以腊脂、藿香茯苓香、三柰甘松、黄腊、干胭脂粉、麝香,熬三五沸后,用纱帛滤过,洗面后擦用,可使肤色光腻。据同条所引《文昌杂录》的记载,此种面油为宋太宗时初制,以白玉盒盛装,因此又名玉龙膏。可见面油当时已不仅是妇女的专利,男性亦在使用以润泽肌肤。又有内宣黄芪膏,以麻油黄芪防风赤芍药天麻地黄,慢火熬香后入黄蜡收膏,可御风露、悦颜色,较一般面脂更佳;太真红玉膏,用杏仁滑石轻粉、脑麝,以鸡子清调匀擦面,可使“色如红”。   ►古代面脂   亦有以黄柏皮、土瓜根大枣所制的孙仙少女膏,可洗面、洗浴通用。除清洁、滋润用品外,即是有修饰作用的粉妆类。最简单的如唐宫迎蝶粉,即是净粟米研粉,用时以水调之,亦可掺和花粉香料,作香熏用。又有桃花粉、钱王红白散。前者用益母草烧灰火煅,调和煅石膏滑石粉蚌粉、胭脂和麝香,可去风刺、滑肌肉、消点;后者用白及石榴皮白附子冬瓜子、笃耨香,法浸后涂面,可使面容盈润。书中还载有画眉集香丸,即用麻油浸灯芯烧后凝烟,调入麝香,用以画眉。   上述美颜类方剂多由三类药物组成,一是溶媒或赋形剂,如脂、麻油黄蜡、枣膏、米粉或其他粉剂,多兼有润泽或修颜作用;二是香料药物,常用的如麝香藿香甘松茯苓香、笃耨香等,一般不伤肌肤又有治疗作用,如甘松“主黑皮 黑 干 黑 曾 ” (《本草拾遗》);三是治疗性药物,如黄芪赤芍地黄黄柏益母草白及石榴皮等,或益气养血,或活血清热,或收敛利湿。值得注意的是,太真红玉膏中含有“轻粉” (即氯化的粗制剂),此类含之品,如朱砂水银胡粉密陀僧药物,短时间内可明显祛斑嫩颜,自《千金翼方》以来,一直应用在美容药方中,但长期使用,不啻饮鸩止渴,应尽量不要使用。   3. 香药类 据应劭《汉官仪》所载,汉代郎官口含鸡舌香奏事,为使口气芬芳,可见香药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永乐大典》 “闺妆”条目下记有熏衣、擦齿、含咽等不同用途的香药方。熏衣笑兰香即是用藿香茯苓香、甘松白芷木香茴香丁香等十余种香料所配,可熏衣,亦可常带。牢牙榄香散以香附子烧灰存性,研末擦齿,可愈牙宣、辟口气。透肌五香圆用丁香麝香、陵香、木香藿香白芷当归桂心等分为末,炼为丸,常含咽,可使口体俱香。另有唐代以来妇人用来贴面装饰的“面花”,亦有用香药所合,如“面花”条目下载“薇面花子”,即用甘松零陵香藿香叶、丁香白芷香、黑茴香,入黄丹,脑麝为衣而制成,既可饰面,又可留香,一举两得。     ►唐代 面花 4. 治疮疡类 宋代以来,随着缠足陋习的兴起,缠足用及治疗缠足后果的方剂也被列入“闺妆”的范畴。如西施脱骨汤,即是用乳香杏仁朴硝桑白皮等药熏足浸洗,使足软易缚。太乙灵应膏露蜂房杏仁蛇蜕玄参黄芪虢丹乱发麻油等熬制而成,外贴治疗妇人臁疮金莲稳步膏玉屑飞云散皆用治脚趾肿烂痒痛。前者由黄柏皮、黄连荆芥穗、黄丹组成,清热利湿,消肿敛疮;后者用煅石膏滑石、枯白矾研末,收湿敛疮,亦治妇人阴汗。又有主治足部肉刺的削刺金刀散,先用刀削去肉刺,用石灰末、糯米乌头硇砂黄丹,枣肉和贴。观此类方剂即知缠足危害之甚,但也不需一概弃之,可辨证应用于腿足部的疮疡类疾患中。   三 、 《永乐大典》残卷所录美容医方的意义    《永乐大典》残卷所录美容医方的意义从医药学发展的角度看,美容医方体现的社会性价值大于其治疗学意义。这类方剂或产品的使用范围和流行程度,一定意义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价值取向。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如唐、宋、明的繁盛之时,皆有大量美容医方的记载,甚至专著的出现,如约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由著名文士胡文焕编著的《香奁润色》一书,收录了百余首美容医方。尤其是自宋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小手工业的兴起,大量丸、散、膏、丹类成药在药铺中售卖,以保养为主的美容养颜类医方也逐渐从医药中独立出去,形成专门的一类产品,不用经过专门的辨证论治过程,即可自行使用,甚至成为市民的日常用品或社会的流行时尚。这也是美容医方未被《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大型医书专列,却被收入《事林广记》等日用百科类书籍的原因。   以往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美容医方往往没有得到重视。如《永乐大典》残卷中出现的 20 余个美容医方,大多未被《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收录,即便是收录者,也是引自《本草纲目》等书,未点明方剂的最早来源。而传统美容医方作为专门用途的一类方剂,理应得到进一步的整理研究,其对于中药方剂的开发及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有着一定意义。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