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中医养生作家为你倾力打造最接地气养生公众平台。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我价值连城,可吃错了我就是砒霜哦
不学养生真可怕啊,文小叔先来讲一个故事吧。
有位妈妈爱子心切,孩子要高考了,说要为孩子补一补了,于是每天用人参炖乌鸡汤给孩子喝。第一天啥事没有,第二天晚上睡觉浑身燥热盗汗,孩子也没当回事。第三天一夜不曾合眼。第四天开始流鼻血了……
孩子妈急了,心急火燎地带带孩子去看大夫,大夫告诉她,都是人参炖鸡惹的祸。
孩子妈纳闷了,人参与乌鸡不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吗,不是补品吗,怎么给孩子吃还得病了呢?
稍微懂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人参是大补元气的,性子非常刚猛,有回阳救逆之效。什么是回阳救逆?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虚弱到极点,奄奄一息了,此时用人参最为有效。但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阴虚火旺,又是人参又是乌鸡的,不是火上浇油嘛。正所谓“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也!
世间的食物药材本无高低贵贱之分,用对了就是灵丹妙药,用错了就是毒药。
前几日群里有一位小伙伴问:我感觉自己有些阳气不足,想多吃一些补阳的食物,可是我怎样才知道哪些是补阳的食物呢?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小伙伴也为此发愁:我有些阴虚,哪些食物可以补阴呢?
首先文小叔要为这两位小伙伴点个赞,说明他们心里已经有阴阳概念了,虽然比较模糊但至少有意识了。这还真不是个小问题哦,如果阴虚的人吃多了补阳的食物,则是火上浇油,就如上文中的小伙子后果是难以预料的。如果阳虚的人吃多了滋阴的食物,则是雪上加霜,阳气越来越虚。
一阴一阳谓之道,希望小伙伴们一定要有阴阳这个养生概念,因为身体很多问题都是阴阳失衡引起的。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天是阳,地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食物也是一样,那么如何区分哪些是阳性食物哪些是阴性食物呢?
寒凉的食物属阴,温热的食物属阳。哪些是寒凉的食物?比如梨子、香蕉、西瓜等,还有各种冷饮也属于寒凉的食物。哪些属于温性的食物?比如人参、桂圆、狗肉、鸡肉等。这需要小伙伴们每天学一点,记一点,以后见了某种食物可以下意识地问一下这是寒凉的食物还是温热的食物呢?日积月累,你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还有一些既不温热也不寒凉的食物,这些食物性格比较温柔,一天又一天地滋养着我们,这就是我们经常吃的主食或者说五谷。这些平和的食物是最养生的。比如我们常吃的米面,以及各种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土豆红薯玉山药等。
水分多的食物属阴,水分少的食物属阳。这个比较好理解,水火不相容嘛,水能克火,火是阳,水就是阴喽。长在阴暗潮湿之地的食物比如蘑菇茨菇马蒂等都是阴性食物。
小伙伴们问,那动物类食物怎么区分阴阳呢?
动物类食物,喜欢活动的、能够飞翔的都属阳,散养的属阳,比如牛羊鸡以及各种飞禽。喜欢静的、圈养的属阴,比如螃蟹甲鱼猪等。为啥甲鱼最滋阴,最适合阴虚火旺之人?你看它长时间趴在水上一动不动,偶尔出来晒晒太阳也是懒洋洋的。
小伙伴们又问了:“照理水里面的动物应该是阴寒的,为啥老百姓都说鱼生火呢?”
其实呀,这里的鱼生火不是真的鱼就有火,而是说鱼和肉一样都不好消化,虚不受补的人吃多了没有消化自然就会上火喽。
我可温可寒可平,弄清了你的体质再来吃我哦
鱼和陆地上的动物一样也有温热寒凉之分。如鳝鱼、泥鳅、带鱼、草鱼、鲢鱼等,这些鱼都偏热,具有补血、补气的功效,但热性体质和有皮肤病的人要尽量少吃。 又如墨鱼、甲鱼、鱿鱼、螃蟹等属于寒凉的,阳虚之人就要少吃。这里文小叔特别提醒一下,切不可一边喝着冰镇啤酒一边吃着海鲜,因为海鲜多数是寒的,否则的话痛风、荨麻疹、牛皮癣这样的病迟早会找上你哦。
还有一些鱼性子比较温柔平和,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也适合任何体质的人。比如黄鱼、鲫鱼、鲤鱼、鲈鱼、平鱼、沙丁鱼、鲭鱼等。
文小叔小的时候很喜欢钓鱼,却不怎么爱吃鱼,因为怕鱼刺,尤其是刺多的鲫鱼。大理有一道名菜叫酸辣鱼,就是用鲫鱼做的,人家几分钟吃完一条鱼,文小叔半个小时也吃不完。亲爱的小伙伴们,谁最会吃鱼,教教笨口拙舌的文小叔吧。其实鲫鱼是所有的鱼类中最滋养身体的,鲫鱼与红豆一起炖可以下奶,可以消肿利水。小伙伴们想要祛湿的可以尝试一下鲫鱼炖红豆,又美味又养生。
最后,按照食物升降沉浮的性质来区分。小伙伴们记住哦,凡是上升的,发散的食物都属于阳,比如我们做菜经常用的调料葱姜蒜都属于阳性食物。这些食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味道特别浓。小伙伴们还要记住,凡是收敛的下沉的食物属阴,比如醋、苦瓜等。
掌握了食物阴阳的划分,当我们身体出现阴阳失衡的时候,吃点什么心里就有谱啦。比如风寒感冒了,身体阴气多了,那么赶紧喝生姜红糖水这样阳性的食物。平常阳气不足的人就要适当多吃阳性食物,阴液不足的人就要适当多吃阴性的食物。
看到这里,又有小伙伴问了:“文小叔,看完你的文章大概知道了哪些食物属阳哪些食物属阴,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这咋办呢?”
哎呀,这可愁死文小叔了,好吧,下一篇文章就让文小叔告诉小伙伴们你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
文小叔养生心语:最好的医院在厨房,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而不是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