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强,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教授,擅长运用少阳病证理论辨治杂病。梅老从少阳枢机不利剖析相关杂病及其兼夹证,以和解枢机为切人点。梅老认为,胃脘部、胸骨后(食管)疼痛固然与胃有关,但与少阳亦有联系。因少阳主胸胁,从经脉而论,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皆从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行于食管之分野。食管与胃,虽然管腔相通,血肉相连,但在人体,因横膈而分为上、中二部,膈上属胸,膈下属胃。故胃痛一证多涉少阳、阳明两经。此类病情较为复杂,间有痰热中阻、少阳经脉不利之变。痰热阻于心下,累及少阳,而呈胆胃不和之势,故见胃脘、胸胁痞结胀满,疼痛,或反酸,或呕恶等症。
病案:某男,56岁。初诊诉胸骨后、胃脘部灼热隐痛反复20年,每于进食酸辣、生冷或午夜后发作,泛酸,纳食正常,口和不渴,二便调,舌质红,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既往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梅老仔细诊察病症后说:胃痛历20年,乃痼疾也。痛呈灼热隐隐,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等,皆痰热之象。而胸骨之灼痛,既与痰热中阻有关,又与痰热上犯,少阳经气不利有关。故中医诊断:胃痛(痰热痞结);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宜柴胡陷胸汤化裁,和解枢机,清化痰热,活血通络。处方:柴胡、黄芩、法半夏、全瓜蒌、黄连、郁金、炒川楝、姜黄、青皮、当归、川芎各10克,吴茱萸6克,乌贼骨、元胡各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复诊,患者告知服药后胃痛减轻、泛酸减少,程度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治既已获效,按上方续服7剂,嘱患者注意饮食调理,随访至今,胃痛未复发。
小柴胡汤治在少阳,病位以胸胁为主。小陷胸汤为痰热阻滞心下、累及胸膈之经方。若谓此方证与膈上无关,则不必以“陷胸”名之。《伤寒论》虽未明示,但观“陷胸”二字足矣。
综观其方,柴胡、黄芩、法半夏即小柴胡汤去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之辛温甘,配郁金、炒川楝、青皮,意在清泄少阳郁热,和解少阳枢机。全瓜蒌、黄连、法半夏,即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黄连、吴茱萸相伍,即左金丸,加乌贼骨,增强制酸效果。玄胡、姜黄、当归、川芎活血理气止痛,用之因久痛人络故也。
附:
小陷胸汤:来源于《伤寒论》。组成:黄连6克,半夏12克,瓜蒌15克。主治:小结胸病(注:小结胸病为中医病名,多由瘀痰热互结所致,又称“痰热结胸”,临床表现有胃脘部硬满、压痛、舌苔黄微腻、脉象浮滑等)。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小柴胡汤:来源于《伤寒论》。组成:柴胡15克,黄芩、党参、半夏、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人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党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