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汤麻黄桂枝葛根者,以桂枝汤葛根而无麻黄也。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葛根四两  桂枝去皮、甘草炙、生姜切、大枣劈、后不赘俱仿此。

  上六味,以水七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此承上文头痛而及于项背,以见太阳循经自上而下之义也。几几者,乃短羽鸟之伸颈、鼓翼、飞翔不能之状。太阳经脉循于脊背之间,今风邪涉于分部,而经气不舒,故项背强几几然也。循经下入,是当无汗,反汗出者,分部受邪而肌腠不密也,肌腠虚故恶风。用技汤以解太阳肌中之邪,加葛根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金氏日:此亦明桂枝本为解肌之用也。气上冲者,谓太阳之气从下而上,根气盛,不因下后内陷,故上冲也,可与桂枝汤解肌中之邪。若不上冲者,太阳气下陷,邪亦从之内入,无庸桂枝解肌,故曰不得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太阳病,至三日而已发汗,则肌表之邪已去。假使里证未除。若吐之而治其中膈,若下之而清其肠胃,若温针而理其经脉里证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夫自败曰坏,言里气自虚而自败也。但胸隔肠胃经脉非肌腠之病,桂枝本为解肌,故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或逆在膈,或逆在胃,或逆在经脉、随其证之所在而治之可也。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乃寒伤太阳,邪正相持拒于肤表,非桂枝解肌者所宜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经云:饮者,随卫气先行皮毛,先充络脉。若酒客病者,盖假酒客以喻病在皮毛络脉也。在皮毛则涉肌腠之外;在络脉则涉肌腠之内,故不可与桂枝汤。盖桂枝本为解肌又主辛甘发散之剂,得之则皮毛之邪从肌腠而入于中胃,故呕,夫辛走气而甘缓中,得之则呕者,以酒客不喜甘味,以缓中故也。张氏日:此节言甘味以缓中,下节几服桂枝汤吐者,言辛味以走气。此节言皮毛之邪。入于中胃而呕;下节言络脉之邪,散于经脉吐脓血

  喘家作,桂枝汤厚朴杏子佳。

  此承上文言皮毛之邪,不从肌腠而入于中胃,则闭拒皮毛而为喘。夫喘家肺气之不利,由于脾气之不输,故作桂枝汤,必加厚朴以舒脾气杏子以利肺气乃佳,不宜但用桂枝解肌也。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此承上文得之则呕,而言凡服桂枝汤吐者,不但甘味以缓中,而辛味更走气,则络脉愈伤,故其后必吐脓血也。按经云:阳络伤则吐血。“厥阴篇”云:呕家有痈脓,盖厥阴亦主包络也。莫氏曰:此节当在喘家之前,疑编次之误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汤附子一枚炮

  按此节至证象阳旦节,一气相承,论太阳之气从肤表而肌腠。从肌腠而外行于三阳,内行于三阴,有出有入有升有降,故末二节论太阳之气入于太阴坤土之地中,而见三阴之证也。大阳病发汗漏不止者,阳气外弛而致津液漏泄也;恶风肌腠虚也;津液漏泄,故小便难;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虚故微急;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宜桂枝汤心主之神,资中焦之精。加熟附子固补其表阳,盖太阳气合神气以外浮,阳气外脱宜熟附以固补,阳气欲绝于下而手足厥冷又宜生附以回阳。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汤方明晰故不复赘。

  太阳病下之后则内亡其阴矣,脉促胸满者,太阳之气不得阴气相接而仍在于外也。故宜桂枝汤调和太阳之气于肌腠间,芍药苦泄。恐更亡其阴,故去之。若微寒者,阳气益虚,故加熟附以固补其生阳。曾氏日:微寒者,乃脉微而身寒,故加附子。愚按:上节太阳之气运行于肤表,此论出入于外内,上节论阳在外为阴之固,此论阴在内为阳之守。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上一篇:桂枝汤方 下一篇: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