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症
湿者。不燥之谓也。其质重。其气浊。其体阴。其性下。有自上自下之殊。自上受者。
雾露病。
亦必阳或化肿胀。或化痰水。治以辛香和脾。温暖补土为主。其脉短涩者难治。缓大者易医。弦者木来乘土。滑者水来侮脾。总宜补土为主。如有邪以御邪之法佐之。自无误治之累矣。金匮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如熏黄也。湿外盛者。阳必内郁。湿盛故身疼。阳郁故发热。又云。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张。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
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又云。湿家下之。
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又有湿兼风者。金匮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其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但风气去。湿气在。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又云。病者一身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又有湿温之病。头胀耳聋。重感湿邪。湿化火。鼻血出。或有呃忒。咽喉欲闭。系湿邪阻其上窍。名曰湿温。治以开肺解毒汤。惟湿症最多变幻。尚宜参考古书乃可。
麻黄加术汤
治寒湿在表。身体烦疼。当出微汗。
麻黄(去根节八分)桂枝(七分)炙甘草(五分)杏仁(去皮尖三钱)白术(二钱)水煎。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根节八分)杏仁(去皮尖三钱)苡仁(四钱)炙甘草(五分)水煎服。
忌风宜避。
开肺解毒汤
桔梗牛蒡子黄芩(酒炒各一钱五分)连翘银花(各二钱)赤小豆生甘草(各一钱)
防己黄汤方
防己(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白术(二钱)黄(二钱)加姜二片。枣二枚。
水三杯煎。如喘者。加蜜炙麻黄(五分)胃不和。本方加白芍(一钱)枝(二分蜜炙)下有沉寒。加细辛(四分)服后当坐褥上。令微汗出而瘥。
桂枝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渴不呕。脉虚涩者。
桂枝(一钱)泡淡附子(二钱)生姜(五分)炙甘草(五分)加枣二枚。水煎温服。
白术附子汤
苓姜术桂汤
温中利湿汤
桂枝干姜淡附子白术槟榔葛花白蔻仁(冲)鸡内金陈皮(各一钱)水煎服。○如大便坚燥。加酒蒸大黄(三钱)大麻仁(三钱)足肿。加木香(一钱)如酒湿成蛊者(五六钱)煎汤代汤剂而服。名肾气
自制肾气汤
熟地(八钱)茯苓(四钱)泽泻(四钱)丹皮(三钱)山萸肉(一钱)怀山药(二钱)淡附骷髅(二两即莱菔壳)煎汤代水。
二苓二术汤
(自制)治湿症之总方。加减之法在后。
白术(二钱)苍术(一钱)白茯苓(三钱)赤茯苓(三钱)陈皮(一钱)天仙藤(二钱)通水煎服。
如湿邪上受而为外湿者。加羌活独活防己(各一钱五分)如湿自下受而为内湿者。加木瓜淡附夏(一己生黄(各二钱)三片。淡附片二脉候湿邪之脉。必是沉迟。洪为阳水。涩乃病危。弦则木旺。细为阴衰。初病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