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喉痈门第五(十一症图说)


  伏寒喉痈


伏寒喉痈(图缺)

伏寒喉痈,因积寒在内,外感时邪而发。其色红肿紫色,脉浮不数。六味汤加∶羌活 葛根 河车 山甲赤芍 归尾(各二钱) 角刺 苏叶 木通(各一钱) 细辛(三分) 两日后加山栀(一钱) 去羌、葛二味,余药照前,四五日可愈。

  肿烂喉痈


肿烂喉痈(图缺)

此症脾家积热而生,红肿溃烂,两寸关脉洪大者是也。针少商商阳关冲少冲(两手四穴),血多为妙。

先服八仙散(放于舌上津化咽下),再用六味汤加∶盐水炒玄参(二钱)盐水炒黄柏(一钱) 黄芩(钱半) 生大黄(三钱) 山栀 木通(各一钱) 河车(二钱),如一服后泻过,可去大黄。三日后,用十八味神药,柏枝汁咽漱即愈。

  淡白喉痈


淡白喉痈(图缺)

此症因脾肺受寒,其色不红,若用寒凉之剂,七日之内必成脓溃,有脓即用针挑破患处。初起肿,针少商商阳(两手四穴),出其紫血,六味汤加∶苏叶 赤芍 归尾(各钱半),一服后,明日再加∶山甲 角刺 河车(各二钱)乃愈。六脉弦紧,身发寒热者是也。

  大红喉痈


大红喉痈(图缺)

此因肺脾积热,其色鲜红,肿胀关内,六脉洪大,身发寒热,急针少商商阳,或针患上肿处出恶血。用六味汤加∶山栀 木通(各一钱) 浮石大黄(各三钱) 归尾 角刺 山甲河车(各二钱) 黄芩 花粉 赤芍(各钱半)。用河水将加药十一味先煎二、三十沸后,下六味汤同煎数滚即起,二帖可愈。

  声哑喉痈


声哑喉痈(图缺)

此症因着寒太重,肺脏闭塞,以致声哑,汤水难入,或有烂斑。肺脉沉涩,脾胃脉洪大,背寒身热。用六味汤加∶羌活(二钱) 葛根 苏叶(各一钱)一服漱之,二日后声音不哑,去前三味,换加∶花粉(一钱) 乳香(五分) 葛根黄芩炒) 归尾 赤芍 山甲 角刺(各二钱) 再服八仙散丹,二帖全愈。

  单喉痈


单喉痈(图缺)

单喉痈,或左或右。身热背寒,脾肺之症也。有红点者,风火;无红点者,风寒脉象如前。六味汤加∶苏叶 羌活(各二钱) 漱一服,明日再加∶赤芍 归尾 豆根山栀(各钱半),服一帖即愈。

  外症喉痈


外症喉痈(图缺)

此症生于含下,天突穴之上,内外皆肿,饮食有碍,初起无痰涎,内不见形迹,此风毒喉痈也。六味汤加∶黄 角刺山甲 归尾 赤芍 河车(各二钱) 红花 葛根(各一钱)乳香(五分),连进三服,以消为止。如已成出脓,必成漏管。用十全大补汤收功。

  兜腮喉痈


腮喉痈(图缺)

此痈生于腮下,其名悬痈,因郁积寒气而发。外用宫炙之法二壮。用六味汤山甲 归尾 角刺 川芎 白芷(各一钱) 升麻(三分) 红花 乳香(各五众),以消为度。有脓即针之,成漏者多用参、 内托,或可收功。遇症不可轻忽。

  舌上痈


舌上痈(图缺)

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子大,不能言语。此症因热入心胞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而数,不宜细缓,形症红肿者可治,黑者不治。用六味汤加∶川连(二钱) 连翘(五钱) 河车(五钱) 生大黄(四钱) 地丁(三钱)。吹金不换,重加瓜硝搽之,或加牛黄(三二分)更妙,以愈为度。

  舌下痈


舌下痈(图缺)

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胗其左尺洪数者是也。用六味汤加∶生地(二钱) 河车(二钱) 葛根(一钱) 丹皮(一钱) 花粉(一钱) 玄参(三钱)。二服后用十八味神药收功,吹药如前。

  上痈


上 痈(图缺)

上 痈,高如核挂下,不能饮食。此症因胃家炙 之毒,积久而发,用宜解毒;之剂。草河车(三钱) 石膏(五钱) 地丁 生地(各二钱) 归尾 赤芍 山甲 角刺(各钱半) 丹皮花粉 葛根(各一钱),服四五帖或十帖。兼用丹,每日服五分。吹紫雪金不换。此症非小,二、三月收功者亦有之。


上一篇:喉风门第四 下一篇:大舌门第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