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有有形之痰与无 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 看得见,摸得着,闻其声, 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 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 痰核(相当于西医的脂肪 瘤范畴)等。无形之痰,看 不见,摸不着,闻不见其 声,却有征可查,可通过 其致病特点和临床症状 分析来确定,并采用正确 的祛痰方法来治疗。
痰饮的形成因素较 为复杂,外感六淫或疫疠 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 逸、瘀血、结石等都可能 形成痰饮。人体的水液代 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完 成的,其中与肺、脾、肾关 系最为密切。肺主通调水 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 化水液,为水液运转之 枢;肾主水,为水液代谢 之本。上述致病因素皆可 导致肺、脾、肾的生理功 能失常,水液停聚,从而 形成痰。
痰形成后,随气机升 降,内至脏腑,外至筋骨 皮肉,无处.不到,从而形 成多种病证。既可出现胸 部胀闷、咳嗽痰多、恶心 呕吐、肠鸣腹泻、心悸、眩 晕等;又可引起肢体麻 木、半身不遂、痰核、梅核 气等,故中医素有“百病 多由痰作祟”的提法。
中医还有一种说法 叫“怪病多痰”,多指一些 精神失常的病证,因为其 临床表现异于常人,行为 与精神怪异,例如痰迷心 窍,则可见神昏、痴呆、胸 闷、心悸;痰火扰心,可见 胡言乱语,甚至发狂;痰蒙 清窍,可见头昏头重、精神 不振。此外,痰饮致病不 仅病证广泛,而且变化多 端,如痫病,因痰而发,平 时如常人,发作时突然晕 倒、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口吐涎沫。
中医祛痰,主要从以 下几点进行。环境起居调 摄方面,需要远离潮湿,阴 雨季节尤其要注意躲避 湿邪侵袭;多做户外活动, 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 等传统健身术;穿透气散 湿的棉衣;常晒太阳。中 医学理论认为痰宜温化, 所以在饮食调理方面,应 少食甜黏油腻,少喝酒,勿 过饱。还可多食健脾利湿 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 荷叶、白萝卜、葱、姜、白 果、赤小豆等。
药物调养方面,重点 调补肺、脾、肾,因为这三 个脏器与水液代谢最相. 关。可用一些温燥化湿之 品,如陈皮、厚朴、半夏、 茯苓、泽泻、瓜蒌、白术、 车前子等药物做成药膳, 如陈皮半夏茯苓炖老鸭 汤等。 (韩木)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