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容易耗气伤津暑热之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津液受损,引发中暑症状,轻则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发生抽搐或突然晕倒,甚至引发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中暑,除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外,还可采用以下中医方法缓解。

针灸

对于轻症中暑者,可用药油按摩太阳穴;胸口不适者,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正中,腕上横纹2寸),还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温开水、糖开水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解暑。

对于重症中暑晕厥者,可用指甲刺激人中(鼻唇中间上1/3处)、百会(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委中横纹中点)、十宣(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等穴。指掐或针刺这些穴位时力度要大,采用强刺激,每穴各按1分钟左右,可促患者苏醒。

辨证论治

1、暑入阳明 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治宜清暑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方药:生石膏芦根西瓜翠衣各30克,知母甘草粳米各10克,水煎服。

2、暑伤津气 症见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治宜清暑泄热、生津益气,方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方药:西瓜翠衣30克,西洋参石斛麦冬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各10克,黄连6克,水煎服。

3、津气欲脱 突然发热骤降、大汗不止、心烦口渴、精神倦怠,脉虚无力,治宜益气生津固脱,方用生脉散加减。方药:人参五味子石斛粳米各10克,西瓜翠衣麦冬各30克,水煎服。

4、暑热动风 症见发热、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神昏不醒,脉弦数,治宜清暑泄热、平肝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方药:羚羊角粉1.5克(冲服),钩藤桑叶菊花、生白芍、生甘草各10克,川贝6克,鲜生地30克,水煎服。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王兴臣“凉开三宝

,即紫雪丹(散)、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闭心包之症。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

中暑者,如见高热神昏、呼吸短促、面赤肢冷、牙关紧闭,以及小儿高热、惊风抽搐等证,宜用安宫牛黄丸;如见高热神昏抽搐不止、烦躁不安等证,宜用至宝丹;如见高热不退、寒战、痰壅便闭、肢体麻痹等证,宜选紫雪丹。

服用“凉开三宝”时,可嚼碎后吞服,也可用温开水化服,成人每次1丸,3岁以内者每次1/4丸,3岁以上每次1/2丸;对于重症昏迷者,可鼻饲,或以化开的药水滴舌,每小时1次。

相关链接

几款夏季清凉饮料

1、盐饮 绿10克,食盐2克,泡饮用。能生津解渴、清热除烦。

2、双花白菊饮 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用沸水冲泡,加白糖3-5克,作饮料服,可清热解毒

3、玉米须玉米须20克,沸水冲泡饮用,有通便利尿的作用。

4、五味枸杞饮五味子(纱布包好)、枸杞子各50克,入砂锅中加水1500毫升,小火煎30分钟,去渣后加白糖20克分次饮用,有健脾胃、补肝肾、生津止渴的作用。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