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神经根、椎动静脉、颈交感神经以及颈段脊髓受到压迫刺激后,产生继发性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由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生理复杂,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程度也有所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下列五型。   1.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特征是颈部僵硬不适、颈后、枕后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头部屈曲、转动受限。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颈部、肩部、上肢的疼痛、麻木、发沉、酸软无力,手指和前臂麻木和疼痛。枕部痛,握力减弱,持物失落现象及肌肉萎缩,当咳嗽、喷嚏时,均可诱发患肢症状阵发性加剧 。   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复杂,常见为眩晕颈项转动时可诱发本症;猝倒发作和意识障碍,耳鸣耳聋头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多汗无汗、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等。   4.脊髓型颈椎病:有感觉、运动、交感神经、血管受累的多种表现,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肌肉萎缩,严重者可以引起肢体瘫痪和大小便失禁。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眼球胀痛,视力模糊下降;可以有耳鸣耳聋,听力减退;还可以有咽喉部不适,异物感;头痛头晕,肢体发凉,皮肤多汗无汗;心慌心跳,血压忽高忽低;大便稀薄或便秘,部分患者还有失眠多梦,心情烦躁,易于冲动等情志症状。    上述各型可分为数种亚型,又常出现混合型,临床上颈椎病错综复杂,诊断困难,医者需对颈椎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抓住各型颈椎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变复杂为简单,治疗时才能得心应手。   目前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上常见的非手术疗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早期以消炎镇痛为主,目前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如下几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剂、辅助性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类药等。但由于大部分消炎镇痛药物肠道反应等副作用明显,患者较难接受 。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镇痛、消炎、兴奋神经肌肉和松解粘连等作用。常用的有低、中、高频,超短波,短波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炎症消散,松解粘连,减轻疼痛,达到消炎镇痛的效果,且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迅速。因此物理治疗不失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3.牵引疗法: 可使受累的软组织得到充分休息,粘连的神经根松懈,减轻压迫,有利于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和疼痛的缓解,有利于解除痉挛,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有利于脊柱后关节微细异常改变恢复正常关系,有利于突出椎间盘髓核的回纳,可以使滑脱的椎体复位。   4.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通经络、调气血、和阴阳,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的效果,激发机体的内在功能起到治病的作用,用现代生命科学观点则是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功能,激发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参与,起到主动的多层次的生理调节从而镇痛。   5.推拿:  推拿可促进病变软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使血管适应性增加,血液循环加快,充分伸展痉挛的肌肉组织,改变突出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消炎镇痛,打断炎症-疼痛-肌痉挛三个环节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病变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性损害,21nx.com从而消除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6.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对于颈椎病的疗效明显,采用有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的中药针剂配合营养神经药物,选取穴位或压痛点进行注射,以减轻局部炎症、粘连。适用于疼痛明显,且一般治疗效果不佳者。   对本病急性期的患者,建议:①注意休息,防止颈部吹风受凉,纠正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特别注意枕头高低软硬及睡眠姿势。②颈部制动,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减轻突出的椎间盘或骨赘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的刺激压迫,利于脊髓、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消除。③局部适当热敷,有助于缓解肌痉挛,扩张血管,消除炎性水肿。慢性期,无禁忌症者颈部应适当活动锻炼,可做“米”字形运动,伸颈活动,松肩揉颈等体疗活动,应注意颈部各向活动幅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新的损伤,引发或加重颈椎病。(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郭艳明)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