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肾虚”预警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除了出现水肿、性功能下降等较为明显的症状外,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耳鸣反复发作、日常生活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心慌气短、失眠等都可能是“肾虚”的征象,当出现了这些表现,就提醒您应该留心是否“肾虚”了,切不可自恃年轻,“姑息养奸”。如果您的身体素质一向不错,并没有任何不适感,那么,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加以注意,防患于未然。 就青年人来说,单纯靠药物或补品采用“峻补”的方法并不妥当,一些人为了追求性生活的效果而恣食“补肾壮阳”药的行为更不可取。这样会打破人体阴阳的平衡,引起气机的紊乱,也不符合青年人的生理规律。而对于青年人养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调理是养肾的最好方法。具体来说,包括注意生活规律,优化作息时间,令人体气血循行有序;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夏季,以防人体“下水道”感染邪气引发疾病;注意性生活的频率与规律,防止肾精消耗过度;注意情绪的调整,防止过度紧张和惊恐损伤肾气;注意运动及工作方式,防止腰部等遭受伤害累及肾脏等。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例如不要随意吐唾液,中医认为唾液属肾,随意吐唾不仅不够文明卫生,也不利于肾气的调养。 第二 食疗 食疗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这就是说药物和食物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许多食物本身就有着很好的药用疗效。就“养肾”来说,也有一些食物可选,例如黑芝麻、黑木耳等植物菜品;猪骨髓、羊腰、干贝等动物菜品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直接效果来说,动物菜品在中医学中被称作“血肉有情”之品,补益气血效果更为直接迅速,但也应注意其适度、适量的问题,否则同样容易导致阴阳失调。 第三 保健穴位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另一个特色。在经络学说中,有一些穴位对养护肾气很有帮助。这里举其中几个穴位供参考。 ①关元穴:属任脉,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下3寸(大约4横指宽)。该穴位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之一,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等功效,就一般百姓来说,本穴可以按揉,也很适合艾灸。 ②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人体内踝尖与跟腱中间的凹陷处。该穴是肾经的“原穴”“输穴”,具有强健腰膝、滋阴补肾、调理冲任的功效。 ③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跖屈卷时,足心前1/3的凹陷中。该穴为肾经“井穴”,具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寿、散热生气等作用。除了按摩以外,该穴还特别适合“搓法”,即搓足心涌泉穴附近的皮肤,使皮肤发热,可以更好发挥其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补养肾气的穴位不仅上述3个,篇幅有限,仅举例说明。而上述穴位在进行按揉、艾灸时,也应注意适度,应避免按揉用力过猛导致局部损伤,艾灸过近过久导致烫伤等。 第四 保健功法 我国传统保健体育功法对于保养肾经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八段锦”中有一势名 为“双手攀足固肾腰”,就有强健肾气和腰背的作用。当然保健功法通常需要整体学习和使用,以达到调理全身脏腑气血的目的。 就保健功法的选取来说,建议选取正规功法锻炼,例如经过国家体育总局重新编创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功法。 以上是青年人养护肾脏的一些简单建议。 当然,如果的确出现了中医所说的“肾虚”症状及一些肾脏、泌尿系疾病,还是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不可盲目“自我医疗”或轻信“偏方”。此外,中医认为“久病入肾”,提示我们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失调和疾病日久也会影响肾,因此,还应对人体总体加以调摄,方能更好地“养肾”。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