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妇科临床常称本方为“大温经汤”。其组成为: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9克。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古人将本方誉为妇科调经之祖方。因其配伍严谨,虽有温经、活血、益气、养阴之功,却无燥、耗、壅、腻之弊,方中用药照顾到妇女各方面生理特点,所以本方之适应范围是很广泛的,凡寒凝、瘀血兼气血耗伤之闭经、痛经不孕月经不调诸病,皆可以加减应用。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妇人不孕症,每每应手取效,兹举验案二例。

病案1

某,女,32岁,2011年4月5日初诊。

患者曾于1998年足月顺产一女,现已11岁。于5年前已取出节育环,计划再孕一胎,但至今未能受孕,先后易数医,未果。诊见体丰腴,面色浮白,肢冷畏寒,喜吐痰涎,纳谷不香,时觉腹胀月经后期而量少,质稀并挟有块状物,经来腹痛,平时带下清稀,大便时梗时溏,舌质淡嫩,苔滑白腻。

诊为冲任虚寒,痰瘀阻胞,处温经汤

处方:吴茱萸5克,当归15克,芍药12克,川芎10克,人参10克,桂枝10克,阿胶烊化)10克,牡丹皮10克,生姜9克, 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麦冬10克,茯苓15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方肢冷畏寒有改善,食欲转旺,带下亦减。原方再进7剂。

三诊,尽剂后,月经来潮,量中等,经来腹已不痛,在原方中加鸡血藤15克,再服5剂,同年怀孕,足月顺产一男婴。

病案2

余某,女,28岁。2011年8月4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结婚未能怀孕,诊见发育良好,体态适中,月经或前或后愆期,经量或多或少,有时夹有小血块,经来胁肋疼痛,心烦易怒,舌质淡红,少苔,脉弦。少腹时有冷感,带下量多,质黏稠。

诊为肝气郁结,痰瘀阻滞。处温经汤加味。

处方:吴茱萸5克,,红参10克,桂枝尖10克,阿胶烊化)10克,姜半夏10克,柴胡10克,香附12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7剂 。

二诊,服药后渐觉心情舒畅,胸宽体适,少腹无冷感,原方再进10剂。2011年怀孕,现小男孩已1岁,健康。

按:不孕原因多种,有寒、热、虚、实、痰、瘀等等不同情况,但是以胞宫寒冷、痰凝阻滞,临床多见。温经汤组方严密,温经祛瘀同用,扶正祛邪并举,案1以温经汤原方稍事加减,达到温补冲任,涤痰祛瘀之功,故而受孕。案2在温经汤原方的基础上加入疏肝解郁之味,鉴于患者除冲任虚寒、痰瘀阻滞之外,兼有肝气郁结之象,酌情加入疏肝解郁之药,故收效亦佳。 (王业龙)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