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骨

实际拼音: Gǒu Gǔ
别名: 犬骨
来源: 犬科动物Canis familiaris L.的骨骼。药用以四肢骨为佳,四季可收,悬挂当风处晾干。
性状: 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久置或受热后则显油浸色),断面不平整,骨髓不明显。
性味: 辛、咸,温。
功能主治: 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酸软。
用法用量: 散剂2~3钱;酒剂1~2两。

《中华本草》:狗骨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实际拼音: Gǒu Gǔ
英文名: Dog's Bone
来源:

药材基源:犬科动物狗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剖开,剔去骨骼上的筋骨,将骨挂于通风处晾干,不可曝晒。

原形态: 家狗,狗是家畜之一。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体格匀称。鼻吻部较长,眼呈卵圆形,两耳或坚或垂。四肢科研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但爪不能伸缩。尾呈环形或镰刀形。狗为肉食性动物,因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变为杂食性动物,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记忆力很强,奔跑迅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2-3只,多至12只。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状: 性状鉴别,全身骨骼约300块,其中头骨46块脊柱50-53块,肋骨胸骨27块,附肢骨骼176块。狗的头骨近似长卵形(品种不同均有差异)多为扁骨,其牙齿为42枚;枕骨1块,蝶状。狗的脊柱由50-53块椎骨组成,除荐骨由3块荐椎愈合成1块骨外,其余脊椎均是分开的,颈柱7块,环椎无椎体和棘突。椎椎体最长,棘突机时扁而高,呈长薄板状。胸椎13块,椎体半圆形,各胸椎体近相等,椎体前端略凸,后端凹陷,最后胸椎棘突稍向前倾。腰椎7块,椎体上下明显扁,荐骨3块,骨体短宽近方形。尾椎由20-23块尾椎骨组成,前6个尾椎有完整椎弓,以后渐消失。肋骨13对,其中真肋9对,假肋4对,肋骨体窄而厚,弯度很大。胸骨8块,第1胸骨节最长,前端略钝圆,最后1节前阔后窄。肩胛骨长椭圆形,两侧肩胛骨呈V字形排列。骨为稍螺旋形扭转的长骨,骨体两侧稍扁。前臂由桡骨的尺骨组成,两骨的上端和下端紧密联接,两骨之间很窄的肌间隙。桡骨向后压扁,体部有两个弯曲,上端较小,有桡骨头呈不规则形,下端粗大,为不整齐四边形。尺骨比桡骨长,上端较粗大,下端渐细小。腕骨7块,掌骨5块,指骨也为5列,除第1指骨有两个骨节外,其他4指骨均由3个骨节组成。骨1对,骨包括骨、耻骨和坐骨,均尾于扁骨股骨呈圆柱形,两髁较粗大前后面扁平,上端有球面状肌骨头,两髁之间为一滑车面。小腿骨包括胫骨骨和髌骨。两骨与股骨近于等长,胫骨粗大,与骨相平行,其上部骨体与胫骨之间有间隙,而下部骨体扁平,密集胫骨。后足骨包括附骨、跖骨和趾骨。跗骨7枚,排成2列。跖骨与趾骨在排列上与前足的掌骨指骨相似,趾骨多为4列,第1趾骨缺少。狗骨的骨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白色。断面不平坦,骨腔内网状髓质不明显,骨质显油润。火烧有腥臭味。
化学成分: 化学组成,因骨的种类等而有差异新鲜的骨约含:水分50%,脂肪16%,骨胶原(collagen)12%,无机物22%,无机物中大约一半以上是酸钙(calcium phosphate),次之是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约10%)和酸镁(magnesium phosphate)(约2%);又氟化钙(calcium fluoride)含率虽低,但仍是骨的重要成分。
炮制: 狗骨用温水洗净泥土,闷润,刮净残余筋肉,晾干,砸成小块。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暗无天日骨;祛风止痛;止血止痢;敛疮生肌;。主内湿关节疼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崩漏带下久痢不止;外伤出血;小儿解颅痈肿疮瘘;冻疮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 。外用:适量,煅黄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烧灰疗下利,生肌。

2.陶弘景:烧屑疗诸疮痿及妒乳痈肿。

3.《本草拾遗》:煎为粥,热补,令妇人有子

4.《蜀本草》:主补虚,小儿惊厥,止下利

5.《本草纲目》: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

6.《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冷骨风痛,腰腿无力及四肢麻木


《中药大辞典》:狗骨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Gǒu Gǔ
来源: 为犬科动物骨头。狗杀死后,剔去骨胳上的筋肉,将骨挂于当风处晾干。不能曝晒,以免走油变色。
性状: 骨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断面不平正,内心网状髓质不明显。以四肢骨为佳。
化学成分: 狗骨的化学组成,因骨的种类等而有差异。新鲜的骨约含:水分50%,脂肪16%,骨胶原12%,无机物22%。无机物中大约一半以上是酸钙,次之是碳酸钙(约10%)和酸镁(约2%);又氟化钙含率虽低,但仍是骨的重要成分。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咸,无毒。"

功能主治:

健脾和络,活血生肌。治风湿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久痢,疮瘘,冻疮

①《别录》:"烧灰疗下利,生肌。"

陶弘景:"烧屑疗诸疮瘘及妒乳痈肿。"

③《本草拾遗》:"煎为粥,热补,令妇人有子。"

④《蜀本草》:"主补虚,小儿惊痫,止下利。"

⑤《纲目》:"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

⑥《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冷骨风痛,腰腿无力及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烧存性研末,3~5钱。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产后烦闷不食:白犬骨烧之,捣筛,以水和服方寸匕。(《千金翼方》白犬骨散)

②治冻疮犬骨焙灰研末,芝麻油调涂患处。(《福州市台江区验方汇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