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磨盘草
实际拼音:
Mó Pán Cǎo
性味:
甘、淡,平。
用法用量:
0.5~1两。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中药大辞典》:磨盘草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实际拼音:
Mó Pán Cǎo
别名:
金花草、唐挡草(《生草药性备要》),耳响草(《岭南采药录》),帽笼子、磨笼子(《陆川本草》),磨盆草(《南宁市药物志》),印度苘麻(《英拉汉植物名称》),牛响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麻(《广西中草药》)。
原形态:
一年生成多年生、直立、分枝,亚灌木状草本,高0.5~2.5米,全部皆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具长柄;圆卵形至阔卵形,长3~9厘米,宽2.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叶缘有不规则的圆齿,两面皆被灰色小柔毛。花单生叶腋,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柄长,近顶端有节;萼盘状,5深裂,绿色,密被灰色小柔毛,裂片阔卵形,短尖;花瓣5,较萼长2倍以上;雄蕊多数,花丝基部连成短筒;子房上位,心皮15~20,轮状排列。蒴果圆形似磨盘,高约1.5厘米,宽2厘米,分果丬15~20,顶端具短芒。种子肾形,被星状疏柔毛。
生境分布:
生于砂地、旷野或路旁。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全草主干粗约2厘米,有分枝,外皮有网格状皱纹,淡灰褐色如被粉状,触之有柔滑感。叶皱缩,浅灰绿色,背面色淡,少数呈浅黄棕色,被短柔毛,手捻之较柔韧面不易碎,有时叶腋有花或果。气微。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风、盘热。耳鸣、耳聋,煲鸡、肉食亦可。"
③《岭南采药录》:"能升清降浊,开窍活血,又捣敷搭手、痈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中华本草》:磨盘草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实际拼音:
Mó Pán Cǎo
英文名:
Herb of Indian Abutilon
别名:
金花草、磨挡草、耳响草、帽笼子、磨笼子、木磨子、磨盆草、苘麻、白麻、磨谷子、磨龙子、牛姑仔磨、磨丬果、复盆子、半截磨、磨仔草、假茶仔、牛响草、挨砻地堵、磨砻草、磨盘花、累子草、米兰草、帽子盾、倒绋草、四米草、研仔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盈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Sid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
磨盘草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的亚灌木状草本,高1-2.5m。分枝多,全株均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cm,被灰色短柔毛和丝状长柔毛;托叶钻形,外弯;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3-9cm,宽2.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达4cm,近顶端具节,被灰色星状柔毛;花萼盘状,绿色,直径6-10mm,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宽卵形,先端短尖;花黄色,直径2-2.5cm,花瓣5,长7-8mm;雄蕊柱被星状硬毛;心皮15-20,成轮状,花柱5,柱头头状。果为倒圆形似磨盘,直径约1.5cm,黑色,分果爿15-20,先端截形,具短芒,被星状长硬毛。种子肾形,被星状疏柔毛。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带,如平原、海边、砂地、旷野、山坡、河谷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气候,生长适温在25-30℃,不耐寒,一般土壤均能种植,较耐旱,喜肥,在疏松而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茂盛。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造成熟饱满种子,翌年3月直播,按行株距35cm×30cm开穴,每穴播种子3-4颗,覆土3cm,播后浇水保湿,7-10d即可发芽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5cm左右时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
间苗后追1次稀薄氮肥。以后每月中耕除草及追肥1次,施肥后进行培土。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主干粗约2cm,有分枝,外皮有网格状皱纹,淡灰褐色如被粉状,触之有柔滑感。叶皱缩,浅发绿色,背面色淡,少数呈浅黄棕色,被短柔毛,手捻之较柔韧而不易碎,有时叶腋有花或果。气微。
化学成分:
全草含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和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没食子酸(gallic acid);地上部分含亮氨酸(leucine),组氨酸(histidi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对-香豆酸(coumar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对-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β-D-glucosyloxybenzoic acid),葡萄糖基-香草酰基葡萄糖(gluco-vanilloyl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粘液质(mucilage)及C22-C44。烷烃(alkane);花含棉花皮素-8-葡萄糖甙即棉花皮甙(gossypetin-8-glucoside,gossypin),棉花皮素-7-葡萄糖甙即棉花皮异甙(gossypetin-7-glucoside,gossypitrin),矢车菊素-3-芦丁甙(cyanidin-3-rutinoside)。磨盘草还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β-蒎烯(β-pinene),丁香烯(caryophell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桉叶素(cineole),牻牛儿醇(geraniol),牻牛儿醇乙酸酯(geranylacetate),榄香烯(elemene),金合欢醇(farnesol),龙脑(borneol)及桉叶醇(eudesmol)等。
性味:
甘;淡;性凉
归经:
肺;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