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薅田藨根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泻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咳血,吐血,妇人崩漏,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③《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消红退肿。"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驱风,治风湿疼痛,癫狂。解热毒,治疔疮肿毒。"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肝炎,咳血,吐血,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⑨《中国药植志》:"治慢性肝炎。"
①治月经不调:薅秧泡根一斤,红泽兰四两,刘寄奴根四两。泡酒服,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②治妇人崩漏:薅田藨根一两,乌藨刺根一两,川白蜡二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妇人白带:薅田藨根一两至一两五钱,瘦猪肉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冷痹,久年关节疼痛:薅田藨根五斤,煎汤去渣,同老母鸡(去毛及肠杂)一只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关节炎:㈠茅莓根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周后,每服一小盅,日服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㈡茅莓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糖尿病:薅田藨根二至四两,猪小肚一至二个。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疳积:茅莓干根五钱,加龙眼适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①治疗泌尿系结石
取鲜茅莓根或全草4两切碎,加酒成食醋4两,水适量,煎1小时取汁顿服或分2次服。每日1剂,服至排除结石或症状消失。治疗54例,27例从小便中排出结石,19例症状消失但无明显排石,7例无效改用手术治疗。服药后排石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4天,一般在5~6天;排出的结石最大直径0.6厘米,最小者呈砂粒样;排石最多者达101粒;多发性结石服药后不能一次排尽,一般需5天左右才能排完。另观察24例,治愈(症状消失,排尿时检到结石,或X线复查结石阴影消失)15例,好转(症状消失,X线复查结石位置下移)2例。最短1天,最长33天,平均4~6天。初步认为:本药对直径0.6或1厘米以下的结石效果较好;对1厘米以上及肾盂内多角结石或肾盏内结石效果较差,如服药2周未见奏效者,应以手术治疗为宜。治程中曾发现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肾盂结石,服药后位置发生改变,但结石未见变小,因此认为本药尚无溶解结石作用。一般病人服药后尿量有轻度增多,排石前常伴有短暂疼痛或感疼痛加剧。由此推断,本药有使输尿管增强蠕动和轻度利尿作用,从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治程中除少数病例服药后胃病加剧外,未见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丝虫病
取鲜红梅消根1斤,洗净去除外层粗皮。切碎,加白酒2斤浸泡10~15天,去渣过滤。现症期(象皮腿)病人在发作前和前驱期服30毫升(成人),每日1次,连服3天。带虫期每日1次,每次15-20毫升(成人),睡前服,4日为一疗程。观察现症期患者13例,治疗后仅复发1例,轻度消肿6例,中度消肿7例;带虫期病人经服药半月至6个月后,复查27例,结果22例转阴。
《中华本草》:薅田藨根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热,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于冬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在老树的株丛旁边挖取带有侧根的枝条,分成单株,剪去顶端部分枝条,用黄泥浆水浆根,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定植,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及压实,淋透水。
田间管理 栽后1-2年,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粪水1次。
性状鉴别 根长短不等,多扭曲,直径0.4-1.2cm。上端较粗,呈不规则块状,常附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红棕色内皮。质坚硬,断面淡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少数细胞含黄色物质。韧皮部宽广,有韧皮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老根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木质部导管多数单个,少数2-3个相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