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卷七: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2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续断1两,丹参半两(去芦头),萆薢3两(锉),芎?半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桂心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赤芍药3分,海桐皮3分,干蝎3分(微炒)。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圣惠》卷四十四: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萆薢1两(锉),细辛1两,丹参1两,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当归1两(锉,微炒),羌活1两,桂心1两,槟榔1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炒),酸枣仁1两半(微炒),大麻仁2两。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去粗皮,称用,麦麸炒黄色,去麦麸不用)2两半,牛膝(酒浸1宿,晒干)2两半,菟丝子(酒浸1宿控出,趁湿润研破,晒干)2两半,续断(酒浸1宿,晒干)2两半,木瓜(切碎,晒干称)2两半,萆薢(炒黄色为度)2两半,金毛狗脊5两半(出毛净称,用好米醋于砂铫内煮,切片子,焙干)。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项:
忌鸡肉。
《普济方》卷三四三: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去粗皮,炙,锉)3钱,防风(去叉)3钱,附子(炮裂,去皮脐)3钱,石菖蒲3钱,桔梗(炒)3钱,秦艽(去苗土)3钱,细辛3钱,肉桂(去粗皮)3钱,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炒)3钱,半夏(汤浸2-7次,焙)3钱,沙参半两,熟地黄(焙)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干姜(炮)半两。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渐加至20丸,空心温酒送下。1月见效。
《普济方》卷三四二引《肘后方》: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不计多少。
制法:
去粗皮,细锉,瓦上煿干,捣罗为末,煮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胞胎不安,并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烂嚼,以糯米汤送下。
《圣惠》卷四十四: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干姜半两(炮裂,锉),萆薢1两(锉),羌活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3分,芎?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秦艽半两(去苗),川乌头3分(炮裂,去皮脐),细辛3分,五加皮3分,石斛3分(去根,锉),续断2两,当归3分(锉,微炒),五味子3合,槟榔3分。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去粗皮,炙,锉)3分,防风(去叉)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石菖蒲3分,桔梗(炒)3分,秦艽(去苗土)3分,细辛(去苗叶)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汤洗2-7遍,焙)3分,熟干地黄(焙)半两,沙参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干姜(炮)半两。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渐加至20丸,空心温酒送下。
《瑞竹堂方》卷一: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干漆(炒令烟出)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巴戟天(去心)1两半,桂(去粗皮)1两,五加皮(锉)1两,狗脊(去毛)1两,山茱萸1两,防风(去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独活(去芦头)1两,山芋1两。
功能主治:
兼补益元脏。主伤寒后,风伤腰胯冷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圣济总录》卷五: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去粗皮,锉,炒)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萆薢(微炒)1两半,酸枣仁(炒)1两,当归(切,焙)3分,防风(去叉)1两,丹参(微炙)3分,赤芍药3分,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1分,石斛(去根,锉)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3分,槟榔(煨)1两。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用温酒送下。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杜仲丸
名称:
杜仲丸
处方:
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两,巴戟天(去心)1两,楮实1两,五味子1两,茴香子(炒)1两,远志(去心)1两,山茱萸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芋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