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收靥三朝证治活法


  凡收靥自上而下者,顺,自下而上者,逆。

  痘至收靥,大势已定。亦有脓不满足,似而非真者。此时极宜明辨,若七日之间面目肿,惟觉退痘,虽似干而薄如纸,或有内症未除,此痘极险时也。失治则凶变立至,急以补血凉解之剂,庶或转移。

  一、痘至十日,血尽毒解,其脓渐干,如苍色,或如葡萄色,从口鼻两傍或面部收起,至胸腹而下,然后上与脚背,一齐结,逐渐剥落,内症全元,身渐轻快,饮食、二便如常者,吉,或手足心,或手指尖,或阴上先收者,俱吉。  二、人中者,任督二脉交会之衢也。凡痘自初出至收靥,俱要在此部位先见者,佳,谓阴阳和畅也。

  三、痘收靥,自人中平分上下,发际以上,阳中之阳也,谓之孤阳。足膝以下,阴中之阴也,谓之孤阴。孤阳寡阴,所以痘疮之收至此二处,每迟留而后也。不必施治。

  四、鼻梁上痘先焦者,任是凶逆,亦不死。

  五、痘当而流浆不已者,因表散太过,则斑烂流水,或饮水多,则漂荡流水,但服保元汤防风白芷白术,或除湿汤,外以败草散敷之。

  六、当而脓充足,服回浆散象牙散。

  七、痘有至头或至腰,而下身数日不者,此乃热毒太盛,不能收靥故也。治当:有热则清之,若小便不利者,四苓散加芩、连、滑石木通大便秘结者,当归解毒汤利之。

  八、痘当,忽然变动,灰白顶陷,吐泻腹胀寒战咬牙者,急与内助丹。若痒塌气促足冷者,加附子。有水泡者,大加白术,行去恶水,而脓自干矣。

  九、血尽浆足,温润不敛者,内虚也。保元加苓、术,以助收敛结。或六君子汤

  十、当发热谵语目闭口喘,手足大乱,小水不利者,此热毒乘于肺经,无阴气以收之然也。急用清金导赤饮主之。

  十一、浆未稠浓,顶未饱满,面肿忽退,目闭忽开,疮脚散阔,色白皮皱干燥,似。此因津液枯竭,血气虚少,内证未除之故。此症之极险者也。急用四君子加麦门冬牛蒡子荆芥连翘桔梗救之。若误认作结无事,致成危殆,悲哉。

  十二、脓后不能结,反成腐烂,和皮脱去者,此倒靥也。系中气不足,急用保元汤当归牛子连翘薄桂木香治之。其头面疮已破者,复加肿灌手足,遍身原无疮处,又复出一层,谓之补空。若治之头面不肿,空处不补,不旋踵而告变矣。

  十三、收靥时忽泄脓血皮者,此亦倒靥之症。乃脾强肾弱为顺利,尽自愈。不必施治。如利下水谷不分者,此肾强脾弱也。急用陈氏木香散送下豆蔻丸

  十四、痘因冬月严寒,被寒气郁遏而不能者,以桂枝解毒汤治之。

  十五、痘因夏月炎暑,热气熏蒸而不能者,甘露解毒汤微利之。

  十六、遍身俱收,惟头与足不收者,此阴阳不和故也。以四物汤地黄,加牛膝升麻牛蒡红花荆芥之类。

  十七、多服热药,以致热毒猖狂,痘烂者。小柴胡汤回浆散,或天水散,或猪尾膏,外以黄连轻粉为末,柏油调敷,或用猪胆汁研芒硝如膏涂之。古人用猪尾膏获神效速者,盖以热毒蕴并于心经,致热毒内外灌注而不结,用此方者,以血归心,引龙脑以凉之,而行营卫。况营卫得香则行,遇臭则止也。

  十八、收靥时有臭气带腥者,佳,全无气息,尚有余毒未发也。若臭气如烂肉不可近,虽似结,未可为真,急以清热活血,缓则无济。

  十九、疮欲收而唇口干紫,连结渣滓,颊红者,将成肺痈也。宜解毒汤麦冬知母百合,甚则大连翘饮

  二十、凡痘系危症,气血本虚,多服补剂而渐有脓色,将收靥,虽有热者,只可于补剂中加凉药可也。若谓将,而去补剂,竟与凉药,更加下利药,欲令速,是速其毙也。盖虚者复虚,毒反内攻而死。此必然之理,又已然之验也。

  逆症不治。痘当,遍身未见青脓、黄色之浆,而口唇上下痘先黄熟者,毒气内攻于脾也,不治。

  二十一、痘收靥时,不吃饮食,口唇常如食物而动不止者,不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