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二十一世纪,虽然人们的生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家中活泼可爱的孩子仍然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快乐之源、奋斗的动力所在。有了孩子,家庭才算完整,才能体会天伦之乐。   然而这看似最自然不过的人类繁衍行为,却成为当今许许多多家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一点从不孕不育门诊前熙熙攘攘的就诊人群和排起的长队就可见一斑。   2015不孕不育大数据调查报告目前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且呈现出不断攀升与年轻化的趋势。由于没有孩子,有的夫妻因此感情破裂、家庭解体,使得不孕不育从单纯的医学问题,转化为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如何才能交“好孕”?   首先,得先弄明白人为什么会怀孕。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质量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成受精卵并在子宫粘膜上着床的过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要经历很多环节的考验。精子要通过阴道、穿过子宫颈、在子宫腔内运行、最后才能进入输卵管同卵子“相会”。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不孕。   第一关是精子要活过酸性环境的阴道,在阴道的酸性环境下,大部分精子进入阴道没多久就死光了;第二关是宫颈,宫颈粘液酸度的变化,对精子的穿入有很大影响。排卵期,精子易于穿入。第三关是进入输卵管与等在那里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精子从进入阴道开始到与受精卵结合一共十几厘米的路程,看似很短,却是类似于“过五关斩六将”的漫漫长征路。这所有的环节都和体内的内环境有关,内环境恶劣则不易受孕。   所以要想“好孕”就需要好的卵子、精子,以及一路的畅通无阻。   目前认为阻碍受孕的因素与男女均有关,本文着重讨论女方不孕。从中医角度来讲体虚、宫寒、气血运行不畅,从西医角度来讲妇科炎症、输卵管阻塞或者不畅、排卵功能障碍等,都会对整个过程产生影响。虽然影响受孕的因素与年龄、职业、不良的生活习惯、食物的污染、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烦躁等其他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但就我们身体本身来讲,以下几个因素最直接和重要:     虚   由于身体亏虚,卵子质量不好或无排卵。《宋氏妇科秘书》中有:“大抵妇人无子,多因气血俱虚,不能摄养精气故也。”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养,饮食不调,加班熬夜,导致气血亏虚,冲任虚衰,胞脉失养,影响优质卵子的生成和排卵,导致不孕。     寒   由于气滞血瘀,宫寒不孕。《诸病源候论》中有:“然妇人夹疾无子,皆由劳伤血气,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致使胞内生病,或月经涩闭,或崩血带下,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故无子也。”经期贪凉饮冷、或愤怒伤肝起居不慎,导致体内气滞血瘀,冲任受阻,瘀滞胞脉,进而不孕。     湿   由于素体脾虚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痰湿内生,滞于冲脉胞脉,可致不孕。《丹溪心法》有:“肥盛妇人,禀受甚厚......经水不调”。痰湿体质人多见体形肥胖,而现代医学认为肥胖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肥胖者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还可引起高雄激素血症,导致不孕。     温 补 通 三位一体的助孕灸   想要“好孕”,助孕灸来帮忙! 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气血失调、亏虚以及运行不畅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而助孕灸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补   增强体质,提高卵子质量。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体质,而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     温 《本草纲目》记载:“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灸能温阳暖宫,改善内环境,临床上很多人都是由于阳虚寒凝而致不孕的。   《黄帝内经》曰:“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汇聚了全身经脉阳气,在督脉上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     通 活血化瘀,温化痰湿水饮,促进受孕。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灸借助其温通、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温暖经脉、活血通络,胞宫温暖、气血调和,则有利于受孕。     助孕灸常用取穴   关元子宫、中级、八髎穴、三阴交; 肾虚的话加肾俞命门肝郁照海太冲脾虚、痰湿加足三里丰隆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孕不育的病因非常复杂,对于大部分功能性的,比如体虚、宫寒、单纯气血不调的可以选择灸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先天生理缺陷、畸形、精子抵抗、或者肿瘤等造成的不孕则要先明确病因,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具体操作选穴还需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人而异,有针对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对于一些长期的难治性的不孕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调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