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脑管疾病之一,中医多属于“眩晕”、 “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畴。邓老从医多年,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体会独到,经验颇丰。他强调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务宜“审证求因,合理用药,调养巩固”。现就邓老对这方面的经验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中医认为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情志失节,如心情不畅、恼怒与精神紧张等。此外,过嗜烟酒辛辣、肥甘厚腻、房劳及先大不足等,都可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邓老认为,治疗高血压病,治肝是重要的一环,但疾病变化多端,不能执一,应辨证论治。对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宜详查症脉,辨明证型,对证用药。
1.肝阳上亢型
症状:症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夜睡不宁,头重肢麻,口苦口干,舌微红,苔薄白或稍黄,脉弦有力,则为肝阳上亢型,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病早期。
治法:平肝潜阳。方药:石决牡蛎汤。
组成:石决明(先煎)、生牡蛎 (先煎)各30克,白芍、牛膝、钩藤各 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方解:此方用介类之石决明、牡蛎以平肝潜阳为君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臣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加减: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属热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2.肝肾阴虚型
症状:症见眩晕耳呜,心悸失眠,腰膝无力,记忆力减退,盗汗遗精,形瘦口干,舌质嫩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型,本型常见于久患高血压病者。
治法:滋肾养肝。方药:莲椹汤。组成:莲须、桑椹、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山药、牛膝各15克,龟版(先煎)30克。
方解: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为君药;山药、龟版、生牡蛎为臣药;牛膝为使药。
加减:气虚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3.气虚痰浊型
症状:症见头晕头重,胸闷,气短,食少,怠倦乏力,恶心泛吐痰涎,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细滑或虚大而滑,则为气虚痰浊型,此型为高血压病中期多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代赭石(先煎)各30克,党参、茯苓各15克,陈皮6克,法半夏12克,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
方解:此方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代赭石、草决明以降逆平肝。
加减: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女贞子等,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仙茅、淫羊藿等,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等。
4.阴阳两虚型
症状:症见头晕眼花,耳呜,腰酸腰痛,阳痿遗精,夜尿多,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气短乏力,舌淡嫩或嫩红,苔薄白,脉沉细弱,则为阴阳两虚型,常见于高血压病后期。治法:补肝肾潜阳。方药:肝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玉米须、磁石(先煎)、生龙骨 (先煎)各30克,首乌24克,杜仲、川芎、淫羊藿各9克。
加减:若兼气虚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改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克,制附子、桑椹、茯苓、泽泻各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丹皮各9克,黄精20克);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制附子、茯苓、白术、生姜各 15克,白芍10克)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以上药方均为每日1剂,水煎分3 次服。除药物治疗外,配合日常的调养锻炼同样重要。本病患者应起居有常,冬不极温,夏不极凉,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情志舒畅,饮食清淡。邓老还认为,体育疗法至为重要。高m压病患者坚持早上户外散步,睡前做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以配合治疗,收效甚佳。同时,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对缓和高血压和巩固疗效颇有好处。适当运动肢体,能使气血流通,柔和筋骨,安养精神。
浴足也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一种外部调养法,对高血压病有着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邓老强调:“中药浴足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不能丢。”邓老常用浴足方:牛膝、川芎各30克,天麻15克,钩藤、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水沸后10分钟,取汁趁温热浴足3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2~3周为一疗程。 郑云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