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张学文系陕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国医大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颇有独到见解。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冠心病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现代医学病理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主要是突然阵发性前胸胸闷或疼痛,并可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并沿前臂内侧直达小指和无名指,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虑或烦躁心悸,心慌,短气,疼痛剧烈时可伴冷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饮食、情志、吸烟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管腔闭塞或痉挛,猝然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常因情志、饮食、受寒、劳累等因素的影响发作。

  张师通过详细的研究,认为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相似,核心病理虽然是血脉瘀滞,诚如《灵枢·经脉》指出:“手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肩背间痛,两臂内痛。”《肘后方》说:“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肌中苦,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不即治之,数日害人。”

  张师认为引起血脉瘀滞的病因虽然复杂,但主要是虚与痰。《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灌心脉,而行呼吸焉。”本病常发生在四十岁以后,此时脏腑功能开始衰退,宗气生化不足,从而心脉灌注不足,胸阳不振,血液运行无力,血脉瘀滞。《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过食咸味,则损伤藏腑,尤其是脾胃受损,导致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津液内停,聚而为痰,壅塞心脉,蔽遏胸阳,从而脉道不通、气血瘀滞。《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驚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枢·口问》云:“悲哀愁忧则心动。”长期情志妄动,七情过激,或受寒,或劳累过度,损伤气机,导致气血逆乱,心脉失畅,血脉瘀滞。烟为辛燥之品,烟雾为浊气,长期吸烟则不仅浊气内入,壅塞胸中血脉,而且燥可伤津而使血脉失润,导致胸阳闭阻、血脉涩滞。

  心主血脉,心脉瘀滞则一身失养,机能衰退,是为虚。故本病是虚实夹杂之证,治疗要以益心宽胸为治疗总则。张师认为冠心病因是慢性疾病心痛发作时常是标急之证,当以宽胸、散滞止痛为主,并拟定了宽胸汤,药用瓜蒌丹参、生山楂、炒酸枣仁鹿衔草各15克,薤白降香麦冬川芎赤芍各10克,桂枝6克,三七3克(研末,冲服),心气不足者常劳累后发作,短气、心慌心悸、脉细弱,加人参黄芪心阳不振常受寒易作,畏寒、手足厥冷唇甲青紫,加附子桂枝心阴不足者多与吸烟有关,常心烦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细数,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玄参心血不足者多心悸心慌、面色无华、唇舌淡白、脉细或涩或结代,加鸡血藤当归地黄。因情志诱发者兼以理气,加柴胡郁金;痰阻严重者多胸闷、时有眩晕,加半夏菖蒲胆南星;瘀阻严重者疼痛剧烈或刺痛、唇甲青紫、舌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加葛根延胡索三七桃仁

  如张某,女,59岁,退休工人,1992年6月20日就诊。诉阵发性胸闷气短2年,加重并伴胸痛15天,胸闷以下午多发。曾经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高血脂症”,服药无效。

  刻诊:舌黯、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宗气不畅、血脉阻。

  治法:宣通宗气、活血通脉。

  方药:宽胸汤加减:瓜蒌丹参草决明鹿衔草各15克,薤白川芎赤芍降香各10克,葛根莱菔子枳实菊花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2剂,症状显著减轻,偶有胸闷胸痛,原方去莱菔子,续服1月,诸症消失。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