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疫篇
凡众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用大黄、黄芩、黄连、人参、桔梗、苍术、防风、滑石、香附、人中黄,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气虚,四君子,血虚,四物,痰多,二陈汤作使送下。热盛者,加童便。
生生子曰:夫温病,有冬伤于寒不即发,过时而为春温者,有冬不藏精者,有感四时不正之气者,有君相二火加临,而沿门阖境相似者。有用和解法者,有用补法者,有用寒凉者,有用渍法者,各推其所因而施治之。毋执热之一途,而概用寒凉法也。
大抵治时疫,当按邪在何经,及参之时月,故奏效甚捷。发热发斑,以玄参升麻汤治之。
头痛先寒后热,以小柴胡汤。渴加知母、天花粉。无汗加葛根。夏加石膏、知母各三钱。
先热而后寒,口渴无汗,葛根升麻汤加柴胡。热甚及夏月加石膏、知母。
张子和六神通解散
治时病从外而感者。头痛,体疼,见风怕寒,遇暖则喜,不问日数,皆当大汗。
麻黄(一钱半) 苍术 甘草 黄芩(各一钱) 石膏 滑石(各二钱)
姜葱煎热服。
如谵语,神思不宁,热邪在里,而汗不能尽解,又加人参、黄连二味即安。此方用药轻微,人多不晓,易而忽之,不知其中自有神妙。如解汗未通,更加紫苏叶、葛根、白芷等,助其威风,得汗其病如扫。
治瘟病活套
人中黄疗时行热毒,为君,苍术、香附散郁,为臣,黄芩、黄连降火,人参补虚,桔梗、防风利气行经,为佐。热郁结,则内外气液不通成燥,大黄苦寒,而能涤荡燥热,滑石性滑,味淡,将以利窍解结,通气液以润燥,二者一阴一阳,用之为使。
治外感发热头痛,内因痰饮凝结作热。四时疫疠,或中脘痞满,呕逆恶心。霍乱及伤寒头疼,憎寒壮热。
茯苓 白芷 紫苏 陈皮 桔梗 大腹皮 甘草 白术 厚朴 半夏(各一两半) 藿香(三两) 前胡
上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热服。欲出汗,以被覆之。如挟饮食,加枳实、山楂。腹疼,加砂仁、苍术,减白术。
治四时疫疠,伤风有汗,风湿,身肿,体疼,恶风,口干,日哺发热。
茯苓 甘草 人参 桔梗 川芎 柴胡 前胡 枳壳 羌活 独活(各等分)
治大热发狂,谵语。(方在狂门。)
渍法
五枝汤
治时疫用表药太多,而肺金枯燥,以致腠理经密,不能得汗,而热不解。
桑、槐、榆、桃、柳,各四十九条,煎汤浴之。少顷肤润而汗出,热因退矣。
雄黄(末,一钱) 麝(半分)
用黑枣肉捣为丸,枣核大,朱砂为衣,绵包,塞入鼻中,男左女右,入病家不染疫气。
茵陈 柴胡 前胡 人参 羌活 独活 苍术(米泔浸,炒) 甘草 干葛 白芍 升麻 防风 藁本 藿香 半夏 白术(各五两)
立春以后不加减。立夏以后一料内加柴胡、赤茯苓、川归(各五钱)。立秋以后减柴胡(一分),不用川归、赤茯苓,只加干葛、肉桂(去粗皮,各一分)、麻黄(去节,五钱)。立冬以后并无加减。一方无川归,有黄芩(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盅,热服。并进二服。如要表散,加葱白三寸,淡豆豉三十粒,同煎服。以衣被盖覆,汗出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