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
女性体质 各期大不同
22-10-08
浏览 377
青春发育期 切勿发胖 进入青春期,性机能还没有完全成熟,这是改善体质的好阶段,尤其是女孩子。 素体血虚、气虚的女孩子,月经期要小心,不要受寒、不吃冷、不生气,注意腰骶部、少腹部的保暖,不剧烈运动。月经后在饮食上适当进补,比如多吃红枣、龙眼、枸杞子、莲子、葡萄干、当归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虚和血虚的体质。 痰湿体质、形体偏胖的女孩子,要特别注意控制体重,因为一旦明显肥胖,容易闭经,然后更加肥胖,并加重痰湿体质的明显偏颇。 青春期还要长身体、窜个子,但是小孩子嘴馋贪吃,尤其女孩零食不断,照样可能导致肥胖。痰湿、气虚、阳虚体质的女孩子这时要特别小心,因为这几种体质本身就容易肥胖。青春期就胖,没有给体重正常增长留下一点儿余地的话,产后要胖到什么程度,难以想象——要知道,多余的脂肪、肥肉一旦上身,那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就等着与肥胖打“持久战”吧。 痛经的女孩子,月经前可以适当喝点儿红酒、糯米甜酒、红糖水,给少腹腰骶保暖,并且不要再穿露脐装了,还要注意尽量温和、不躁不怒,否则很容易促生或加重瘀血体质。如果年轻时不注意,进入中年后,这类人容易生色斑,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 妇女产后 坐月子有学问 妇女怀孕期间,身体内环境、脏腑功能会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气血相对旺盛以养育后代,对于虚性体质来说是一个较好的调整时机。 生产过程中产妇紧张、用力、失血,体力消耗大,气血不足,百节空虚,腠理疏松。“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水”,产前产后,冰火两重天。 素体血虚、气虚、阳虚、瘀血的女性最应该注意产后月子调养,其体质很可能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女性,怀孕、生孩子之前,看着病怏怏的、面色黄黄青青的,像个“丑小鸭”,但是生完孩子以后,因为月子里保养得很好,一上班,你发现她容光焕发,女人味十足,变成“白天鹅”了。 所以说,月子调养,能够把一些老病根儿除掉,但是如果不注意保养,也很可能使气虚、血虚、阳虚、瘀血等体质出现明显偏颇,甚至落下新的病根,比如肌肉劳损、腰腿关节痛、贫血、抑郁症、胃病、偏头痛、眼花、视力下降等。凡是月子里落下的病,大都很难治。 坐月子要注意几点: 第一,身上、头上汗出潮湿时,不要洗头洗澡,应该待汗落,皮肤干爽时再洗,并选择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洗。洗完后把身体头发完全擦干再穿衣服或睡觉。 第二,产后不可受风受寒,应少吃寒凉水果。情绪要舒畅,饮食宜温热熟软。 第三,少用眼睛。比如少用电脑,少看电视、书报等。我有一个朋友,很上进,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间,由于有婆家、娘家的帮忙,不用很累。她为了通过职称外语考试,花很大心思去看书复习,最后虽然生子、晋升两不误,但是原本一双曾经自诩为“飞行员视力”的眼睛从此一天不如一天,常常眼睛干涩、视物昏花。月经量一贯比较多的女性,月经期更不要过度用眼,因为“久视伤血”,而产后、经期正处于生理性的血虚状态。 第四,产后饮食调养需因地制宜。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分别有服用红糖鸡蛋水、小米红枣粥、老母鸡汤、糯米甜酒、甜醋炖猪脚鸡蛋、生化汤(编者注:药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或加黄酒同煎,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鸡蛋生姜酒、炖鸡酒等习俗,我觉得这些都很有道理,基本上都有补血活血的作用,恰恰适合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的状况。 更年期 顾护阳气振根基 如果更年期注意调养,就能为自己获得良好的老年生活做一些铺垫,明代医家张介宾谓之“中年修理振根基”。人的根基就是肾气。肾气不亏不伤,在小儿则促进生长发育,在成人则增强身体素质,在老人则延缓衰老速度。有一年冬天,我上街置办春节年货,看到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在津津有味地吃冰淇淋,这位老人家大概就是肾气足、阳气充、“ 天寿过度”。 进入更年期,女性的生命活力明显下降,所以阳虚。因为阳虚,所以蒸腾气化、新陈代谢缓慢,痰湿、瘀血由此渐生渐多。因此,阳虚、痰湿、瘀血等混合性体质较为常见。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畏寒怕冷、不想或不敢再吃冷东西、怕风吹等,这是正常衰老的表现,不用刻意补益,平时的饮食和用药上注意不用或少用寒凉之品就行了。 但是, 痰湿、瘀血则务必使之少生,否则后患无穷。要少吃、少盐、少油、少乱补。适当进食山药、陈皮、薏苡仁、生姜等利于减少痰湿之品。心态平和,多运动,少用空调冷气,适当进食山楂、黑木耳、糯米甜酒、少量红酒等,利于减少瘀血。 进入更年期, 生命的航船不求快速,但求平稳。此时可能睡不着午觉、睡不够8小时了,只要睡醒不疲乏,就不要担心害怕,顺其自然。更不能计较名利,争强好胜,用气斗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更年期以后,懂得舍弃、放弃就是养生。形、神都要卸载、轻装——控制体重,尤其是腰腹围;懂得舍弃,尤其是名利。 大病之后的康复阶段 不可过饱或贪食油腻 我们常说大病之后的康复期是改善、调整体质的关键时机,这并非是说大病之后身体会更好,而是说,一方面不仅要使疾病痊愈,各项指标正常或好转,更重要的是体质要尽量恢复至病前原有水平,而不使之更加虚弱或复杂;另一方面大病往往令人感受到疾病的巨大痛苦、经历生死考验,促使人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能够较病前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欲望,更科学地生活、起居、饮食,从而因祸得福,珍视生命,重视养生。 大病康复期的养生,不同疾病具体方法也不同,但是有些原则,我想应该是普适的: 一是随着食欲的恢复,宁可饥三分,不可过饱一分,尤其是在康复初期,更应避免过饱、饮食过于油腻——中医非常重视这一点; 二是亲属朋友可以多鼓励、关心,但不要过度,应使之心绪相对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