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中医理论造诣精深,从事临床工作50载,学验俱丰;他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深入研究,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益良多,兹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探讨。

  慢性胃炎系多种原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多无特异性,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后较重。目前,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等治疗。而毛德西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调节升降有验方

  有相当比例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胃脘痞塞或上腹饱胀不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五脏别论》曰:“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故毛德西认为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顺。据此将此类患者病机责之于升降失常脏腑责之于脾胃,其中又以偏脾偏胃之不同分为脾气虚弱型和胃失和降型。

  前者因脾气虚弱,升提无力,气滞中脘而致。临床症状除脘痞、腹胀外,尚有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等症;治疗当健脾胃、利湿邪,复升降。

  他常以《四圣心源·卷四》所载的下气汤化裁,药由半夏陈皮杏仁芍药贝母等组成;神疲乏力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可酌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食少、腹胀舌苔水滑等脾虚湿盛者可加炒白术,炒薏仁健脾燥湿

  后者因胃失和降,湿热痰浊留滞中焦所致,临床表现除胃脘痞塞,腹胀纳差外,尚有恶心欲吐,舌苔黄腻等湿热内停,升降失常症状。治疗上常选《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化裁。

  该方主要由党参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甘草等药组成,寒热并用而为辛开苦降之剂;辛以宣通行痞,苦以通降祛湿,故非常切合本型病机。另外,尚可据气滞湿热症状的轻重,酌加理气化滞、芳香化湿药物

  阳明不效 求诸厥阴

  清代冠仙《知医必辨·肝气》云:“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抑或延及别脏,乃病久而生克失常所致。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肝和中焦脾胃有密切关系,生理上,脾的运化、胃的和降均需肝疏泄功能的帮助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病理上,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很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及胃的和降功能而出现肝脾不和与肝胃不和证,故中医有“阳明不效求厥阴”之说。即治疗脾胃疾病,除治脾胃本脏外,还常常通过调和肝脾、肝胃的关系来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

  肝脾不和系肝气太过,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所致,临床常见胁腹胀痛,食入不化,善太息,脉弦等症,治当疏肝健脾,毛德西常运用局方逍遥散化裁。药选;当归白芍柴胡茯苓薄荷白术炙甘草。兼见腹痛肠鸣、腹泻者,可合用痛泻要方以抑肝扶脾。

  肝胃不和肝气太过,致胃气失和,气机升而不降所致,临床常见胃脘胀或痛,连及两胁,泛恶欲呕等,治当疏肝和胃,常以《伤寒论四逆散加减化裁,药选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兼见嗳气吞酸者,可合左金丸清肝泻火

  针对病情 酌选验方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毛德西总结出大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脾胃病的验方。这些验方组成非常简单,常由两三味药组成,临床上酌情选用非常方便。这些验方有的就为固定方剂:如左金丸黄连吴茱萸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失笑散五灵脂蒲黄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

  有些为常用方剂主药,选取几味药就基本可以概括该方之主要功能:如辛开苦降散,由半夏黄连黄芩组成,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

  有些是他经多年临床实践而总结的固定方:如芳香三味饮,由藿香佩兰砂仁组成,对中焦湿浊不化之脘痞纳差,舌苔厚腻者有良效。芳香三花汤,由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组成,对肝胃气郁之脘痞腹胀,食后难消者效佳。三仁化湿散,方由薏仁白豆蔻仁,砂仁组成,功能化湿醒脾,对湿困中焦之神疲肢倦、食少纳呆,舌苔厚腻者有良效。

  以上这些验方对于病情轻、病程短者单独使用即可获效,对于病情复杂者,毛德西常在基础方之上,辨证加减,临床证明可显著提高疗效。

  典型病例

  某,男,36岁,2013年6月19日首诊。

  主诉:胃脘痞塞3年余。胃脘痞塞,食后加重,纳谷不香,食少乏力,进食生冷,辛辣食物尤甚,并感腹胀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滑。患者曾多次检查胃镜,结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西药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药,就诊时疗效仍欠佳,症状时发。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痞病,胃失和降证。治以和胃降气化湿消食,方由半夏泻心汤加减。

  组方:清半夏12克,黄芩6克,黄连6克,干姜8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8克(后下),鸡矢藤10克,鸡内金15克,谷芽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病情较前明显减轻,后以本方据症增损药物前后共服药1月左右,病情完全缓解,随访半年病情未反复。

  按:本患者中西医诊断均较明确,病程较长,临床表现见胃脘痞塞,食少,纳谷不香,乏力,腹胀便溏,非常符合《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胃气素虚,肠胃不和,升降失序的病机。故方选半夏泻心汤以补虚降逆,祛寒泻热,开结除痞。

  因患者舌质红,苔黄厚腻,胃肠湿热之象明显,故加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以芳香化湿;另患者纳谷不香,食后难消,舌苔黄厚腻,脾胃食积之象较重,故加鸡内金鸡矢藤谷芽(三金消食散)以健脾消积和胃,方药对症故收效迅速。

  另外,本患者病程较长,且又属湿热为患,病程缠绵,故需坚持用药,因方药对症终获痊愈。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