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论》中提出了很多独具 特色的学术思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理论源于 其中。笔者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的诊疗为 例,论述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心血管疾病治 疗中的应用。
1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概念
寒热并用,指将分属于寒热两性的药物配合 应用,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攻补兼施,是于 攻伐药物中加入补益之剂,以期达到祛邪而不伤 正,扶正与驱邪并举的目的 。 《类经》曰 : “阴阳 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疾病亦如 此,有正有邪,有虚有实 。《黄帝内经》中提出治 寒以热、治热以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然而, 临床病证复杂,寒热往来并见,虚实夹杂其中。 张仲景提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即将寒热两性 药物相合使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开创了中 医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
2 临床应用
2. 1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皮的一种特殊的慢性 炎症反应,该类疾病的发病特点是血管内皮出现 脂质沉积,导致局部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动脉血 管内皮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病变常累及各 大中动脉,导致动脉血管逐渐硬化,血管壁弹性 下降,管腔局部狭窄或闭塞。其中,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 强化他汀治疗虽可逆转斑块,使动脉硬化斑块内 的脂质逆向转运,从而使其体积减小 [1 ] ,但是大 剂量的他汀治疗不良反应很多,如肌横纹溶解、 肝功能异常等,同时可能导致新发糖尿病 [2- 3 ] 。 中医学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 “胸痹”范畴,病机有本虚标实之分,本虚多为气 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 见,临床治法无外乎温通法、活血化瘀法、化痰 法、益气养阴法、补肾固本法及理气法,对于症 状的改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逆转斑块 的效果有限。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病变,活 血解毒药如酒军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具有抗炎的作 用,提示活血解毒中药可能具有潜在的稳定斑块 作用。斑块为正虚推动无力,运化无权,不能正 常疏泄而形成的病理产物。陈可冀院士团队将冠 心病斑块的破裂、出血、脂质成分外溢等导致的 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中医 “毒”邪致病( 起病 急骤、传变迅速、直中脏腑和腐肌伤肉等) 特点相 结合,提出冠心病 “瘀毒”学说,制定了冠心病 瘀毒证的诊断标准 [4 ] 。考虑到斑块及血栓的形成 多为热毒或阴毒留结于脉管,所以在治疗时需要 配合使用破血逐瘀、清热解毒之方药。
例 1. 患者,男,61 岁,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三支病变,胸闷痛,乏力,气短,活动 后易发作。舌暗淡,苔薄黄; 脉弦细。方药组成: 黄芪 3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牡丹 皮 30 g,葛根 10 g,天麻 10 g,丹参 15 g,当归 10 g,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夏枯草 15 g,水蛭 5 g,赤芍 10 g,玄参 15 g,炙甘草 10 g,30 剂。 二诊患者诸症好转,又按此方略有加减,效果 明显。
例 2. 患者,女,74 岁,左侧肢体无力 2 个 月,有高血压、高脂血、冠心病、糖尿病史。刻 下: 患者左侧肢体无力,说话口齿欠清,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少津; 脉滑略数。颈动脉 超声示: 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斑 块形成,左侧颈内动脉中段狭窄; 头颈部加强 CT 示: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见纤维钙化混合斑块, 管腔未见明显狭窄,上方局部管腔明显变窄,狭 窄程度 70% ~ 80%,双侧颈内动脉床突出段、眼 段管壁可见纤维钙化混合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程 度 30% ~40%。左侧椎动脉纤细,约颈 4 椎体水 平管腔变窄,狭窄程度约 50%。实验室指标: 葡 萄 糖 ( GLU ) 9. 63 mmol/L, 甘 油 三 酯 ( TG ) 2. 11 mmol/L,总胆固醇( TCH) 5. 88 mmol/L,高 密度脂蛋白( HDL- C) 1. 3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 LDL- C) 3. 82 mmol/L。方药组成: 炙黄芪 30 g, 川芎 12 g,赤芍 12 g,桃仁 12 g,红花 9 g,地龙 12 g,当归 15 g,生山楂 30 g,麦冬 15 g,虎杖 20 g,桂枝 10 g,姜黄 10 g,郁金 12 g,远志 9 g, 金银花20 g,玄参 20 g,何首乌 20 g,炙甘草 9 g。 服药后,患者自述左侧肢体活动有好转,左脚末梢 已有知觉。舌淡暗,苔偏白; 脉滑略数。上方去郁 金、麦冬、赤芍、远志,炙黄芪加至 60 g,加葛根 15 g,地黄 15 g,丹参 15 g,14 剂。服药后,乏力 减轻,阴天时有胸闷感,左肩痛。颈动脉 B 超示: 右颈总动脉分叉处侧壁混合斑块,厚约 0. 35cm,狭 窄40%; 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后壁混合斑块,厚约 0. 31 cm,狭窄40% ~50%,余段颈总动脉及双侧颈 内动脉内膜不厚,未见明显斑块。GLU9.59 mmol/L, TCH3. 01 mmol/L,HDL- C1. 12 mmol/L,LDL- C1. 69 mmol/L。 继服上方 14 剂,隔日 1 剂。电话随访, 药后病情一直较稳定。
2. 2 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缓慢 性心律失常的范畴。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轻者可能无症状或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 不适,重者可出现气促、胸痛、黑矇、晕厥、抽 搐等情况,还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植入心脏起 搏器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此技术价格 昂贵,治疗后易产生感染、起搏故障、电极脱位、 气胸等并发症 [5 ]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 心气亏虚,心阳不振为本,气滞血瘀,痰瘀互阻 为标。治疗常以益气温阳药物为主,如参附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但患者常有上火、 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长期服用及整体 疗效。导师徐浩教授针对该病核心病机,以益气 温阳、活血祛痰为主,采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 方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酌定温药、寒药的剂量 与比例,治疗效果甚佳,患者可以长期耐受。 例 1. 患者,女,80 岁,2013 年 12 月 2 日初 诊。主诉: 胸闷、气短、头晕 6 个月。刻下: 胸口 发紧、发凉,喜按,头昏,纳可,大便时秘,眠 差,夜间心跳感强烈,甚则惊醒,口苦。动态心 电图示: 窦性心律,心率 42 ~ 112 次/min,平均 54 次/min,偶发多源房性早搏,阵发房性心动过 速; 心脏彩超示: 二、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 张功能减低; 颈动脉超声示: 双侧颈动脉多发斑 块; 头颅核磁: 脑动脉硬化。舌暗淡,苔薄白; 脉弦滑。方药组成: 柴胡 10 g,黄芩 10 g,党参 20 g,桂枝10 g,炙甘草 15 g,生龙骨 30 g,生牡 蛎 30 g,天麻15 g,牡丹皮15 g,茯神30 g,远志 10 g,郁金 30 g。21 剂,水煎服。服药后诸症皆 平,无明显不适,早搏感消失,舌脉同前,易急 躁,唇红,大便偏干。偶发多源房性早搏,短阵 房性心动过速,ST 段动态改变小于 0. 1 mv。上方 加地黄 30 g,赤芍 15 g,牡丹皮加至 20 g,14 剂。 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来源:北京中医药 作者:王安璐 徐浩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