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医医疗


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应用中医药方法和适宜技术开展连续性的诊断、治疗、护理,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一、基本原则

(一)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主;

(二)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慢性病中医药防治;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建立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合作机制。

二、内容与方法

(一)社区中医药常见病证

1.内科常见病证:外感发热(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病(咳嗽)、哮病(哮喘)、头痛胸痹心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胃脘痛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为主型)、便秘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为主型)、证(骨关节炎)、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等)、消渴病(糖尿病)、中风病(脑出血、脑梗死)、淋症(尿路感染)、郁病(抑郁症)、不寐(失眠)、面瘫病(周围性面瘫)、耳鸣耳聋等;

2.外科与骨伤科常见病证:肩凝症(肩周围关节炎)、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股痛(坐骨神经痛)、溃疡肿、项病(颈椎病)、乳痈(乳腺炎)、痔病以及膝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骨痿(骨质疏松症)等;

3.妇科常见病证:经行头痛、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乳汁不行带下病、不孕症等;

4.儿科常见病证:哮病(哮喘)、肺炎喘嗽(肺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病)、反复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5.皮肤科常见病证:银屑病、白癜风、湿疹、痤疮、带状疱疹、鹅掌风、脚湿气隐疹痱子疥疮冻疮油风等;

6.眼科与耳鼻喉科常见病证: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涩症(干眼)、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慢喉病(慢性喉炎)、乳蛾病(扁桃体炎)、鼻鼽病(变态反应性鼻炎)、暴聋病(突发性耳聋);

7.传染病常见病证:时疫感冒(流行性感冒)、肝瘟、肝着瘟黄(病毒性肝炎)、肺痨(肺结核)、痢疾等。

(二)慢性病中医药防治

针对眩晕(高血压病)、消渴病(糖尿病)、中风病(脑卒中)、痴呆(老年性痴呆)、骨痿(骨质疏松)、咳嗽肺胀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中医防治一体化方案,采取中医防治菜单式服务,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预防和行为干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家庭护理等。

(三)家庭中医药服务

针对患慢性病需连续治疗的卧床或高龄老人以及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上门提供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敷贴、熏洗、湿敷、药熨、敷脐、穴位注射、吹鼻、耳压、点穴、雾化吸入、送药上门等中医药治疗服务。

(四)社区中医护理

社区中医护理要在辨证施护的基础上,开展慢性病、心理、母婴、临终护理和护理咨询指导以及家庭护理等专项中医护理服务。

(五)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立以中医知名专家领衔的社区名中医工作室,开展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服务。

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协作关系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建立的协作关系,建立和完善集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科研合作等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逐步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双向转诊

1.制定双向转诊的实施方案,明确双向转诊原则、流程、标准、优惠措施、双方权利义务以及双向转诊工作制度等;

2.建立快速转诊绿色通道,简便就医流程,提供优惠服务,部分医学检查结论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认,实现双向转诊无缝式连接;

3.经中医医院诊断治疗后,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的患者,持后续治疗意见及时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人才支援

1.中医医院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口支援,定期轮换;

2.支援的形式包括短期岗位支援、长期岗位支援、特殊岗位兼职服务等。

(三)技术指导

1.门诊:中医医院派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同时带教社区中医药人员;

2.联合查房:中医医院派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房查房、专家会诊、疑难病历讨论等,提高社区中医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3.社区义诊:中医医院派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开展大型社区义诊、养生保健、针推康复、中医中药疾病预防等咨询活动;

4.技术推广:中医医院派员到社区开展业务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

四、其它

(一)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社区中医临床路径;

(二)建立健全社区中医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切实加以执行,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

(三)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中医医疗质量。


上一篇: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 下一篇:中医康复

相关链接